日前,人社部出台《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将进一步加大对无故克扣、拖延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对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的合法权益更加重视,这也是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举措。
据统计,我国目前城市化率达60%,但这其中有20%为农民工,人数达2.8亿。他们虽然常年在城市就业,但是收入不稳定,很难享受到所在城市的福利政策。农民工游离于城市的边缘显然是不符合城市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影响了农民工扎根城市的决心和信心,阻碍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长期来看更不利于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因此,当前形势下,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疫后高质量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农民工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经济社会特别是迁入地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要想保有这一群体的积极性、稳定性,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作用,解决其市民化问题是当务之急,而保障其薪水按时足额发放关乎农民工切身利益,各级政府用心守护才是关键。
从观念上转变对农民工的看法,是加快其市民化的前提。劳动力从附加值偏低的农业领域和农村向附加值更高的工业领域和城市流动,并不断增加在城市的消费,这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必然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重,人口净流入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指标。因此,各级政府将农民工视为发展的重要伙伴,将吸引、留住农民工提上工作日程。
从制度上重视提高农民工的获得感,是加快其市民化的保障。2019年,国家放开户籍管理,北上广深等城市积极落实积分落户政策,开启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大门。但深入分析,户籍管理仅是表征,背后涉及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公共服务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在出台新的与公共服务相关的政策、措施时,均不应再与户籍相挂钩,并应对之前与户籍挂钩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清理,建立整改台账,列出清单、责任部门及完成时限,逐项脱钩处理。要通过制度护航,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无缝衔接,不断降低农民工的居住成本、子女教育成本,增加工作、生活的便利性,实现其从外到内彻底融入城市生活。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速城市化进程,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用心呵护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将在城市舒心工作、安心生活,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陈鹏(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