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关停了2021年第七批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其新媒体账号,清除了有关关联网页。又一批引发大大小小社会乱象的潜藏“李鬼”,被“揪”出来,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事实上,类似非法社会组织乱象由来已久,不仅使群众财产遭受损失,还扰乱了合法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还有的非法社会组织甚至打着“国字号”招牌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早在2018年,国家民政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集中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依法处置了非法社会组织1.4万余个,此后打击整治工作转为常态化治理。而非法社会组织为了逃避处罚,通过精心挑选敛财对象、控制活动范围等,想法设法将自己隐藏起来。这对监管和清理非法社会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杜绝非法社会组织乱象,打“李鬼”更需社会合力。
监管部门联合执法,“亮利剑、出重拳”,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自今年3月,民政部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的通知》,对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新闻媒体、金融机构等领域提出明确要求,陆续有78家仍在运营的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其开办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账号被关停。同时,该通知指出,有关部门要探索建立健全对非法社会组织责任人的信用约束机制,推进实施信用监管和惩戒。施策精准、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打击力度强,将对非法社会组织形成压倒性态势。
合法社会组织要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与“李鬼”划清界限。国内社会组织众多,全国性社会组织更应该积极行动,引领示范,与非法社会组织划清界限,不为“李鬼”提供表演的“舞台”,让非法社会组织没有生存空间。同时,自觉开展自查,规范证书、奖项认可范围,一旦发现“假证书”“假奖状”等,要及时举报,形成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毒瘤”的强大合力。
媒体要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非法社会组织的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近日,“当直播PK遇到反诈警察”话题频频被新闻媒体报道,“反诈”也成为社交热门词语。媒体加强宣传,更加广泛地让社会大众了解了非法社会组织及其危害,进一步压缩了非法社会组织的生存空间。同时,媒体要开放爆料平台,发挥“民间监督员”的作用,群众一旦发现线索,就能向媒体及相关主管部门投诉、举报。如此,除了提高自身警惕,保护自己不受骗外,还能发挥监督作用,为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出一份力。
社会多级合力铲除非法社会组织生存土壤,让“李鬼”无立足之地,才能还“合法社会组织”一个清白,为非法社会组织乱象画上“休止符”。
稿源:荆楚网
作者:唐淑萍(宜昌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