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吴昌华
通讯员 徐飞 李鹏程
在案件现场战斗了40年,再过几天就要脱下一生挚爱的警服,黄绪荣依依不舍。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还要把它做到极致,黄绪荣说:因为热爱。
黄绪荣是武汉市公安局江夏区公安分局刑侦技术专家。从警40年,他勘查各类刑事案件现场近4000余起,通过痕迹检验直接揭露重特大犯罪案件185起,一般案件656起,现场发现提取犯罪痕迹物证案件近1990起,提取率达95%,其中重特大案件发现提取犯罪物证达210起。
在一起起案件侦查中、一个个现场勘察中、一次次样本检验中,他用痕迹揭露真相,让“沉默”的痕迹“开口说话”,还原现场,破获了很多大案、要案、悬案、疑案。
一心要到刑侦一线
黄绪荣从小就在江夏金口长大,回忆起小时候,经常会有周边的部队单位放映革命战争电影,孩童时代的耳濡目染,从军从警的英雄种子很早就在他心中发了芽。
1979年,高考后的黄绪荣毅然决然报考了武汉市警校,如愿踏上了从警之路。
“两年的警校学习后,马上就面临毕业分配,当时金口警校刚建成,我们校长推荐我回金口任教,我当时一心就要去刑侦一线,拦都拦不住。”黄绪荣回忆说。
黄绪荣先后担任武汉市公安局江夏区分局刑事技术组组长,技术中队副中队长、中队长,分管刑事技术副大队长,武汉市江夏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主任。他研精勤思、求索笃行、沉迷研究,从当初的刑事技术“菜鸟”,一步一步成为了现在的刑事技术领域的“专家”。
黄绪荣刚参警时期
从烧焦的尸体上提取到指纹
对于刑侦民警来说,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破案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我办过的案子都是我的宝贝。”在黄绪荣的电脑内,各类案件根据时间和类别清晰排列着,打开一个文件夹,就打开了老黄的话匣子。
2005年的一个盛夏清晨,一位村民在去菜地的途中,在107国道附近的一条废弃公路旁,发现了一具烧焦的尸体,吓得老农连忙报警。
黄绪荣等人很快就来到了现场,经过勘察,尸体已被烧得面目全非,没有辨认的价值,现场也没有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作案痕迹。
“对于这类案件,我们当时认为熟人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只要确认了被害人的身份,案子就很清晰了。”黄绪荣介绍。
但受当时条件限制,根本没有监控系统,案发现场渺无人烟,民警走访了十里八村的乡亲,均没有发现失踪人员,死者到底是谁,案件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当时一直无法确定死者身份,我挺焦虑,心有不甘,最后决定还是反过来从尸体上找突破口。”
一个傍晚,云层渐厚,天暗了下来,黄绪荣带领同事直奔殡仪馆。
“我们再仔细看一遍,总会有点线索。”就这样,一队人忙活了一晚上,最后目光聚焦到了手指上。
“当时我们发现尸体右手中指灼烧程度最轻,如果能在这里有突破就是最后的希望了”黄绪荣回忆。
民警小心翼翼地处理,稍有不慎可能导致证据灭失。最终,找到了关键证据,一群人大喜,破案有望!
黄绪荣一刻也不想耽误,提取样本后直奔实验室,最终成功提取到了一枚有价值的指纹,此时已是第二日清晨。
经警方调查,死者为大冶人,系同乡因情感纠葛作案,案件顺利告破。
“如果放在现在这个年代,哪需要这么麻烦,分分钟锁定犯罪嫌疑人。”记者提了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可不能这样说,刑事技术是贯穿‘导侦、导破、导诉、导审’全过程的,就算能快速锁定凶手,依然还需要证据支撑,最终将罪者伏法,让正义彰显。”老黄笑着说。
在黄绪荣专注刑事科学技术工作30余年时间里,一起起案件侦查、一个个现场勘察、一次次样本检验,他不断积累、思考、沉淀,让“沉默”的痕迹“开口说话”,一件又一件的疑难案件得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2008年12月,经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公安部严格评审,黄绪荣被授予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资格(副高级),2018年11月,又被授予痕迹检验正高级工程师资格。
黄绪荣在无影灯下寻找痕迹
见证基层刑事技术发展变迁
刑事科学技术是刑侦工作的基础支撑,关键支撑,是刑侦部门的杀手锏,是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黄绪荣作为江夏刑事技术的亲历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从激昂青春到老骥伏枥的岁月轮回,伴随着江夏刑事技术的成长、变化和发展。
“刚参警那会条件真的很艰苦,同时我也发现在技术档案管理方面也不完善,为此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一套案管标准,直到2005年顺利与公安部标准接轨,如今这些宝贝都有专人管理。”说到这里,老黄显得格外兴奋。
从1999年1月份开始,他在全市率先建立起“一案一档”的刑事技术档案,并亲自设计了适合实际操作的现场勘查记录登记本,该记录本后来与2005年公安部统一规范的勘查记录本相似度达90%以上。近22年来,江夏刑侦技术队共建立档案2万余份,所有案件现场勘查档案资料无一遗失。
回忆起当年,江夏公安从事刑事技术人员仅5名,办公用房3间,技术实验室仅有65平米。到如今,拥有独立的刑事技术楼,配备民警11人、辅警9人,办公用房40余间,购置了DNA测序仪、CCD检验等先进设备。
2016年,黄绪荣努力争取上级支持,通过区发改委的立项,率先在武汉市新城区分局建设了刑事科学技术室DNA实验室,随后被公安部授予一级刑事技术室。
黄绪荣在DNA实验室前留念
匠心铸造使命传承甘为人梯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黄绪荣十分注重刑事技术队伍管理和后备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针对刑事技术民警年纪轻、实战经验少的问题,他建立起学习制度,督促民警自学、组织集体学、实践中学、自己“传、帮、带”。
“年轻人到我这里来,我都会问他三个问题,是否热爱?是否耐得住寂寞?是否想把它当事业?”黄绪荣觉得,要干好刑事技术工作,热爱才是关键。
他常说,现场好比是一本书,嫌疑人遗留的痕迹物证是文字,如何读懂它,要看自己的文字功底和逻辑理解能力。
同事,针对技术部门“一员统勘”的单一模式,他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了分级分类勘查机制、侦查技术同勘机制、专兼职技术员制度、侦查民警轮岗轮训制度。
“我把这40年从警的经验、资源、成果,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也希望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悔坚守,勇攀高峰。”
如今,黄绪荣带领的青年团队都成为了技术岗上的顶梁柱,江夏公安刑事技术工作常年居新城区分局前列,多次被省厅、市局评为刑事技术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荣获集体嘉奖、集体三等功各一次。3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5人次受到市局嘉奖,2人被授予省、市两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扎根刑侦四十载,无悔漫漫从警路,对于黄绪荣来说,虽然脱下了警服,但警服依然穿在他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