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专家杨道兵向大家展示抽检毒品检测结果,照片由通讯员提供。
禁毒专家杨道兵傍身的“武器”是一台台精密复杂的仪器,照片由通讯员提供。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杨槐柳、张斌)手持小试管,身穿白大褂,他工作的“画风”不像警察;没有配过枪,很少使用警械,他傍身的“武器”是一台台精密复杂的仪器。参警20多载,开展毒品检测万余次,他为锁定形形色色的毒贩提供科学依据。
他,就是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禁毒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杨道兵。
毒影难逃禁毒专家“火眼金睛”
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禁毒分中心位于汉口沿江街区,闹中取静。一到深秋,这里的老梧桐树叶五彩斑斓,仿佛颇有年代的故事书。“杨道兵工作室”的一扇窗就在这梧桐树边。11月28日上午,笔者敲响工作室的门,只见一大撂检测报告、业务书籍里埋着一道雪白的身影。暖阳透过梧桐在他的背上洒下斑驳的影子,他全神贯注地思考着什么,许久才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是全国禁毒战线少有的以民警名字命名的毒品检测工作室。这里没有短兵相接的刀光剑影,但却需要绝对地细致。
2020年,一个派出所送来一袋K粉检测样品,那是他们跟踪数月,熬得鼻青脸肿,好不容易获取的战果,只等检测结果一出,将毒贩子绳之以法。本是一道“常规题”,接检、称量、取样、净化、上机分析……杨道兵三下五除二做完了,谁知仪器上并未显示相应图谱。难道是仪器出了故障?杨道兵重做了一遍,结果还是阴性。
侦查员又急又纳闷:“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这家伙明明一直和涉毒的人来往。”杨道兵也是一头雾水。下班了,他迟迟未走。“我们办案不能错抓一个并不涉罪的人,也不能放跑一个危害社会的人!”不解开这堆白色粉末之谜,他想自己回去也吃不香、睡不着。
查阅了一些资料,又梳理了那段时间各地查缉毒品的新情况,他又在工作室忙活起来,不知不觉已是灯火阑珊。他一遍又一遍取样上机,一遍又一遍比对结果,一遍又一遍分析曲线,直到有充分依据认定粉末状物质是一种新型精神活性物质。为稳妥起见,次日一早,他紧急联系公安部位于上海的实验室,通过标样比对,最终证实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确保案件逮捕、起诉等程序正常进行下去。
发令不早不晚冰毒刚合成
2013年,武汉警方盯上一条线索:汉口瘾君子黄某,本已因吸毒离婚破产,突然间发富起来,3辆豪车频繁使用,还在化工市场大批量采购化工原料,警方怀疑他制毒。民警连续跟踪发现,黄某偷偷地将制毒原料运进了汉口一栋居民楼。他十分慷慨地改建破旧楼房,花几十万元安装了一部新电梯,免费供同一单元的邻居乘坐。他违规在8层楼的楼顶加盖房子,必须持专门的电梯卡方可到达。他还在楼道、电梯口、电梯轿厢内布下不少摄像头,把自己的“空中堡垒”保护得无懈可击。
当年4月初,在缜密侦查的基础上,武汉警方召集禁毒、特警、相关分局商议行动方案时,一个难题怎么也绕不过去:到底何时才是行动的最佳时间?早了,依据法律可能只能认定未遂;晚了,毒品可能被黄某转移,搜不到证据。“万一搞错了可就打草惊蛇,前功尽弃了。”此时,任何一个方案的提出都意味着巨大的责任。
作为毒检专家,杨道兵大胆担当,他认为制作冰毒需要添加氨水和催化剂铝,若化学反应进行到添加这两种重要物质时,就是采取强攻的出手时间了,应该可以人赃并获。
4月9日晚,获悉空中制毒工厂又在开工,武汉警方吹响收网“冲锋号”。特警队员架起空中云梯,借夜幕掩护,冒着生命危险从相邻的一栋楼越空翻爬至制毒工厂墙边,悄悄埋伏起来。杨道兵和其他战友则精准布控在窝点外,密切关注制毒的动向。那一夜他冻得手脚发抖,却始终没吭一声。直到凌晨5点,当听到毒贩正在加氨水和铝的信息,他立马向攻坚特警发出了抓捕信号。特警冲进制毒现场,查获含毒品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液体396.5千克、甲基苯丙胺129.98克以及调温电热器、真空泵、高温循环器系统、空压机等制毒设备。
“制毒反应刚刚完成,毒品还是热的。这个案子的主要嫌疑人最后被判处死刑。”好几年过去了,杨道兵仍记得这惊险但又成功的抓捕。
撕开合法外衣揭露毒魔
近年,一些利欲熏心的毒贩为规避犯罪风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正常化学品经营中,夹带结构相似、不易辨别的违禁品。若没有毒检专家的鼎力帮助,办案容易迷失方向。2018年,在一起案件办理中杨道兵凭着过硬技术立下汗马功劳。
那年初,一家药业公司私下里参与制贩新型毒品活动,其制贩毒品的种类、方法、地点等起初并不清楚。
“当时面对种类多、成分复杂的化学品,头都要搞晕了。一根化学键、一个化学元素的不同我们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几个问题。”杨道兵告诉记者。
他没日没夜地参与到前期秘密取样、鉴定工作,从多批次样品中,分离出瘦肉精、双唑草腈等不涉及毒品的物质,同时又找出了仅存在于某一次样品中的国家管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成分。
“拿到这个结论,我们办案子才有底气!”专案组民警顺着他提供的科学依据、合理建议,大胆推进侦办工作,一举查获远在千余公里外的制毒窝点。行动那天,杨道兵再次披挂上阵,剑锋对准需要筛查的几十种可疑样品,最终鉴定出国家管制的11种新型毒品10余千克,为案件最终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头雁高飞引领群雁前行
作为工作室负责人,杨道兵不仅自己刻苦钻研技术,他还组织工作室技术人员编写培训教程,对全局基层民警展开吸毒现场检测和成瘾认定资格培训,累计帮助3000余名基层民警快速提升业务工作水平。
2007年,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出台《办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对“可能判处死刑的毒品犯罪案件,毒品鉴定结论中应当含有含量鉴定的结论”。2010年,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单位一起研究出台相关规定解决办理毒品犯罪中的含量鉴定问题,杨道兵带领工作室的同志们奋战百日,起草了《办理毒品犯罪案件中毒品含量鉴定工作的暂行规定》《新型毒品含量鉴定取样方法》《新型毒品含量鉴定实验室方法》等重要文件,成功破解了困扰基层的毒品含量鉴定技术标准问题。规定出台至今,工作室已完成300多起案件的含量鉴定,以更精准的物证服务重特大毒品案件的办理。
在强力支撑实战的同时,杨道兵还主动开展专业研究和创新,参与“203常用药物对吗啡尿检干扰的研究”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组织的课题研究受到全国同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