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是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农村道路交通事业不断发展,道路延伸,路面得到硬化改造,农村机动车和驾驶人迅猛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安全事故增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村道路是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而“走得安全”“走得好”才是通向幸福和富裕的关键一步。所以,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农民群众出行安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社会化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当地党委政府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逐级负责的社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党委政府和交通运管、公路路政、安全监管、公安交警、农技管理等职能部门,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及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召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联席会议,认真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拿出具体工作措施,彻底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难题。
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村民交通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交通安全部门的作用,调动村交通安全信息员的积极性,建立、完善公路沿线“交通安全示范村”,使广大农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日”活动为载体,加强与乡镇学区、文化站、电视台的协作,利用组织送文艺下乡、电视专题节目、学生交通安全室外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在群众聚集、人群稠密的场所,通过摆放交通安全图片、播放宣传光盘、散发宣传单等形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以身边的典型案例现身说法,尤其是以非客运车辆以及摩托车、农用车肇事的惨痛教训,使农民群众直观地认识到交通事故猛于虎的严重危害性,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特别是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常识普及率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而增强对自身交通行为的自律性。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交通管控能力。根据道路交通量增长幅度和管理任务的实际情况,配足交警警力编制,充实人员、装备、车辆,建立基本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对科技强警的投入,农村主干道安装足够电子卡口,主要集镇、路口设置交通信号指挥系统,增添必需的移动测速设备,充分发挥高科技装备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让民警从机械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扩大管理范围,提高非现场执法率。同时,要充分利用农村基层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选拔培养一批乡镇村治保主任和热衷于道路交通管理的社会人士担任“编外交警”,形成县、乡、村、组四级道路交通管理力量,协助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农村道路交通。
加强隐患整改,有效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政府要将乡村道路设计、建设和管理纳入正规化、法制化轨道。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对不符合工程技术标准或安全隐患突出的路段进行及时排查整改,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农村道路通行条件,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不定期开展重点车辆驾驶人排查工作,尤其对农村地区记分满12分的重点车辆驾驶人及初领证驾驶人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进一步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其遵章守法自觉性,把事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道路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关注和协作,才能切实治理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虎(宜昌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