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一《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湖北巡展将在湖北省图书馆启幕。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省图一楼展厅看到,大展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3册《永乐大典》嘉靖副本原件已运抵展厅。
“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永乐大典》原书共11,095册,正本下落成迷,目前仅400余册嘉靖副本存世。呈现在记者眼前的大典副本原件用朱、墨笔写成。朱笔主要用来绘制边栏界行,书写引用书籍的著者和书名;墨笔用来书写题名、卷数、韵目、书籍正文并绘制图画;圈点是用朱砂印泥戳上的。600年沧桑在摊开的书页间流过,大典依旧朱墨灿然。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展厅接受了湖北日报专访。张志清说,此次湖北巡展,展出的大典副本原件是最多的,“此前从来没有过,都是在国家图书馆馆内展出,也不是常年设展。”张志清走到展柜前,指点着对记者说:“这本‘崔’字册里,展出时摊开的页面上记载有诗人崔颢,大典上记载着他‘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次展出的大典里有不少涉及湖北的记载。”
张志清讲起这本“崔”字册流散重归的故事。“书从宫廷流散出去,到了民间藏书家手里,国家积贫积弱之时,文化保护无从谈起,藏书家为了生存出售手中的藏书,大典被日本侵略者攫取,后来到了苏联。上世纪50年代,苏联归还了这批大典。”张志清说,这册书的页面上有列宁图书馆俄文馆藏印以及“满铁图书之印”,记录了大典的离散重归之路。
张志清说,当年大典回归之时,激起国内强烈的爱国之情。“当中国贫弱之时,看到的是外国拿走中国的文物,现在外国又把书还回来,这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通过《永乐大典》的际遇,看到一部典籍的编纂、收藏、流传、散失、毁灭,到重新的聚合,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强大了,大典编出来了。国家无力的时候,它就散失掉了。现在我们身处盛世,散失在世界各处的大典能够回来最好,我们也能用数字化的方式让它们重聚,让大典尽可能以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国家图书馆从建馆之初即致力于大典的搜集与保护,先后入藏《永乐大典》224册(62册暂存台湾),现为《永乐大典》海内外最大藏家。作为大典的守护者,张志清动情地说:“《永乐大典》流传至今600年了,大典里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我们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这里也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通讯员 竺佳怡 王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