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位于武船集团双柳基地的船台车间里,焊花飞溅、机器轰鸣。
罗贤半蹲在工作台旁,双手稳稳地端着焊枪,一根根焊条在弧光中闪烁,白色焊烟腾起,两块钢板紧紧地“缝”在了一起。
“你看,只需要在钢板背面焊接,正面不需要焊自动成型。”罗贤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展示他的绝活:单面焊接双面成型技术。
他是为数不多,运用这项技术一次成型,绝不返工的“一手准”焊工。
干焊工11年,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90后罗贤成为中船集团最年轻的船舶制造专业的“技术专家”。
上万次练习成就“一手准”焊接绝活
“只要拿起焊枪,我就能精准地找到焊点,保证每一根焊条都在要求范围内。”摘下防护面罩,罗贤一脸自信地说。
他向记者展示,两块钢板之间的缝隙仅4毫米,如果没有找准焊点,焊枪打偏了,那整块钢板就作废了,“必须保证每一次焊枪下去,速度匀速,痕迹均匀,我靠的是多年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
为了练成“肌肉记忆”,罗贤用了3年时间,平均每天都要焊上10块钢板,花6到8个小时,累计焊接了1万多次。
在船舶制造行业,单面焊接双面成型技术应用广泛。船舶舱室空间狭小,很多活动受限的地方,运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罗贤焊出来的产品,不仅焊缝表面均匀,内部经过透视、探伤、渗透试验等检查,均可达到100%合格。
“练习的过程很苦,但真的钻进去,就能体会到乐趣。”罗贤说。
在罗贤手臂上,被焊花烫伤的伤疤已数不清,“烧焊时,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就算被烫到也要咬牙忍着。”
“很多人觉得一线比较苦,但30岁是焊接人生的黄金时间,我要坚守在一线,苦累都不怕,全是锻炼机会。”罗贤讲起曾经被外派到海南三亚参与项目改良工作,当天需将钢板预热到120度,在一个密闭的高温环境中,罗贤长达12小时,坚持完成每一个步骤。
研发特殊钢材焊接工艺,填补行业空白
2018年,罗贤接到一项攻坚任务,为中船某重点产品研发一种特殊钢材焊接工艺。
对罗贤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该材料的焊接难度巨大是业内普遍认同的;另一方面,该装置部分结构精度要求高,对于焊接工艺、操作方法有着严格的要求,实施难度很大。
为了攻克难关,罗贤与工艺人员同吃同住,边试验边摸索。研发初期进展并不顺利,罗贤经常一个人泡在资料室,一查就是一整夜。
“当时合格率只有70%,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我们都很沮丧,罗贤经常凌晨一两点钟还在休息室里面。”罗贤的工友李智洋对记者说。
经过半年的努力,1800多次更换不同的材料,尝试不同的工艺,罗贤带领团队找到了最优解,最终确保了焊缝一次性合格率100%,创造了国内最新型水下产品关重设备的异种钢焊接工艺工法,填补了我国船舶行业空白。
“当我听到自己亲手负责焊接的产品成功交付的消息时,高兴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作为一名海军装备一线技术工人的自豪感在心中久久激荡。”罗贤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婷 通讯员 付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