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条产业链是湖北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钢筋脊柱”。
“十四五”开局之年,湖北实施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强力支撑,是促进全产业链素质整体跃升、补齐短板、锻造长板的重要举措。
《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自今年4月份印发以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固链目标,聚焦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光通信、现代化工、节能环保、纺织、食品、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等16条重点产业链,着力破解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加快推进链长制各项工作,推动我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做大做强“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为湖北“链”就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6个强化”精准施策
各产业链牵头部门积极响应、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省市制造业产业链联络推进机制,扎实推进稳链、强链、补链工作,迅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强化协调协作
建立链长制推进工作专班,协调解决链长制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凝聚产业链推进合力。今年以来,专班通过对走访服务企业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分办,各有关部门共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近200个。
强化现状摸底
省经信厅会同各链长制牵头部门,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深入调研摸底,精心编制产业链重点企业基本信息表、产业链图谱(即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发展路线图、产业布局图和招商目标图等“五图”),科学拟定产业链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有序推进链长制工作。
强化产业链招商
黄石市组建12条产业链招商专班,促成闻泰科技、广合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落户,推进宏和电子、大冶有色40万吨阴极铜、华新亿吨机制砂等重大项目建设。荆门市推动亿纬动力新增投资225亿元动力储能产业园及锂电池材料和循环利用项目,吸引新宙邦、上海恩捷、深圳科达利等头部企业投资。荆州市引进一期投资123亿元的华鲁恒升荆州现代煤化工基地项目;美的冰箱、洗衣机、中央空调项目接连落户荆州,助力荆州成为国内重要的智能家电生产基地,今年引进美的系配套企业28家。宜昌市开工总投资额320亿元的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仙桃市总投资350亿元的容百科技40万吨产能正极材料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签约推进。
强化技术攻关
围绕产业链基础能力提升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揭榜挂帅”攻关重点项目库项目超400个,今年实施攻关项目29个。
强化智力支撑
组建16条产业链专家咨询组,由院士、企业高管领衔专家团队,深入分析各产业链发展面临的堵点、难点、痛点,研判发展形势,商议破题之策。今年,全省新认定了北斗、氢能、资源循环利用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强化考核落实
部分市州将链长制作为重点工作纳入考核、强化督办,在省市两级的推动下,今年有6个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数”读链长制成效
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以“3个全力”统筹抓好领军企业、领航企业的“点”,连接打通稳链、强链、补链的“链条式”的“线”,做大做强“51020”现代产业集群的“面”。
——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面向市场创新主体,省市县协同分别对投资过50亿元、10亿元、1亿元的重点项目,实行谋划库、储备库、建设库、达产库“四库”管理,服务产业链重点项目达产见效。
建立产业链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融资清单,协调建设银行、进出口银行、兴业银行、汉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产融对接,相关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20%以上。大力支持产业链重点技改项目,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分三批支持的441个投资类项目(其中391个技改类项目)中,16条产业链项目数量及支持资金占比均超过85%。
——全力搭建服务平台。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供需对接。利用“光博会”招引产业链项目,签约重大项目27个、总金额306亿元,涵盖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细分领域。借助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平台,签约重大项目44个、总金额680.6亿元,涵盖5G智能化场景开发、网络和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领域。
牵头部门这样
强链、延链、补链、固链
省经信厅会同各链长制牵头部门,深入调研16条重点产业链,精心编制产业链重点企业基本信息表,绘制产业链技术结构图、应用领域图、发展路线图、产业布局图和招商目标图等产业链图谱。
依托重点企业和国家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我省光通信产业优势,提升武汉光博会的影响力,打造光通信产业高地,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交流,进一步巩固我省光通信产业全国领先的地位。以武汉为中心,荆州、孝感、潜江、黄石、荆门、鄂州、黄冈、十堰等地为支撑,培育形成国际一流的光通信产业集群;依托重点项目发展存储芯片、光通信芯片、北斗芯片,努力形成以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与材料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省委军民融合办编制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航空航天产业链《工作手册》《基本情况及工作方案》《工作专班方案》,协调工信部与湖北省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绿色船舶产业发展。
开展“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组织“遥感与生活”科普知识讲座。指导组织第七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论坛于11月25日成功举行。
省发改委以“十四五”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为目标,促进汽车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巩固发展“武襄十随”汉江汽车走廊,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和核心竞争力。面对“缺芯”的不利影响,配合省经信厅等部门积极落实省级相关补贴政策,鼓励生产企业多方组织芯片货源,保障生产销售。
及时编制全省汽车和高端装备产业招商引资目录,创新招商方式,通过以商招商、合作招商、“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促进招商引资主体多元化、对象精准化。
省科技厅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分别成立了以李建成院士和龚建雅院士为组长的专家咨询组,专家组还吸纳了华为、小米、科大讯飞等重点企业代表。走访调研武汉、襄阳等16家产业链重点企业;帮助7家大数据企业落实奖补政策350万元,1家人工智能企业落实奖补政策100万元。
编制完成省“十四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规划和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创新链五年行动方案。据统计,2021年完成大数据项目库入库项目65个,总投资规模78.44亿元;人工智能项目库入库项目123个,总投资规模126.04亿元。
省生态环境厅深化省内外调研,共收集省内1135家企业报送资料数据,16个市州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报告,收集省直部门报告5份,数据表15份。实地调研学习湖南、浙江、安徽、广东经验。对山东、江苏、河南等三个典型省份资料数据进行了重点研究。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链调研报告。
在调研基础上,依托专业机构,编制了我省节能环保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初稿。在部门职责分工方面,明确省生态环境厅作为牵头单位,负责产业链的日常运转和协调服务工作,负责涉及环境服务业及市场需求引导工作。
省卫健委针对新材料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组建了专家咨询组,选择省内新材料领域研发、生产、管理、财务方面7位学者及企业负责人为咨询专家。制定了重点工作推进事项及时序安排建议;建立了问题清单办理机制。
积极开展新材料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调查研究,调查了解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及发展路径,提出保障措施。
省市场监管局就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及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发展,委托直属省电子信息产品质检院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华中科大网络安全学院、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开展专题调研,并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工业信息安全实验室,联合开展工业信息安全技术与标准研究。
省计量院国家城市能源中心(湖北)探索依托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能耗监测数据,共同推动“碳中和+工业互联网”管理创新。与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开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充电桩全生命周期质量提升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充电桩质量安全大数据分析和风险管控知识库研究,助力新基建。
省农业农村厅对食品、纺织两大产业链发展情况开展深入调研,全面掌握产业链各细分行业发展现状,梳理形成《湖北省食品纺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起草发布《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规则》《湖北省纺织工业“十四五”规划》。在此基础上,细化完善《湖北省食品纺织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工作方案》。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工作。
指导食品纺织链的“链主”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培育,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链长制明年这样“链”
营造稳链强链更浓氛围
积极争取工信部对我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支持和指导,适时提请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制造强省大会,并将推进制造业产业链工作作为重要内容,邀请总链长、链长出席,持续高位推动链长制工作,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打造产业发展更好生态
聚焦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和制造业“一地三区”,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依托现有招商目标图和招商企业库,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重点,利用进博会、中博会、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产业平台,加强与重点区域、重点园区联合招商,紧盯头部企业、重大项目,实施以强龙头、补链条、优配套、抢前沿为目标的精准招商,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
促进创新成果更快转化
强化部门职能作用和市州主体作用,发挥16条产业链专家咨询组专家智囊优势,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咨询诊断服务。依托“揭榜挂帅”“科技副总”等活动载体,以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牵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健全问题解决更优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定期梳理问题清单,建立完善“月汇报、季调度”链长制工作推进机制,每月督促各产业链工作专班向链长汇报工作,每季度筹备提请各链长召开一次会议或活动,更大力度争取领导重视支持,及时提请链长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探索更好发挥链主企业作用的政策措施,带动提升本地配套协作能力,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