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琴
视频剪辑 李晓琴
通讯员 朱娜 黄晓旭
绿色围挡高高竖起、实名制通道专人值守、车辆进出高压冲洗、淤泥处理全自动化、尾水达标统一排放……
在武汉市黄陂区后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现场,武汉市政的精兵强将深入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要求,在落实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中打出“组合拳”,连续四个月被评为武汉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流动红旗”项目,树起水环境治理标杆。
绿色施工
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
黄陂区后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二期)治理范围主要为约14.5千米的南岸线,西起佳海都市工业园,东止滠口中学。
12月9日,极目新闻记者在该项目1号固化场看到,湖底清淤采取环保绞吸船,将湖底淤泥以泥浆形式运输至固化场的调节池,经三级沉淀后,将淤泥输送至储存罐中加入药剂搅拌,再通过管道泵送至压滤机,制成泥饼外运,尾水经一体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整个过程中,除了在调节池沉淀,其他环节泥浆处理都是全封闭式的。”施工方武汉市市政机施工公司项目总工熊俊豪介绍,“全封闭+自动化”处理的工厂模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兼顾了绿色施工要求。为此,项目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文明环保施工工艺设备的升级和运用。
熊俊豪告诉记者,清淤施工不仅仅是绞吸船开进去把淤泥吸出来就完成了,这个过程中如何减少清淤对水质的影响,也是他们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项目团队积极与高校合作,学习沿海城市治水经验,在后湖进行现场围隔试验,对水体等进行检测,优选出符合后湖的药剂配比、投放方式,快速消除清淤对水质的影响。
智慧平台
实现全过程监管
各个工区施工环保绞吸船工作状态如何、压滤机厂房生产现场如何、南岸线水质有何变化……这一系列问题,在项目部搭建的智慧工地系统平台上都可以找到答案。
项目负责人夏博介绍,利用集团智慧工地系统平台,实现了项目展示、视频监控指挥、实名制监控信息采集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项目特色数据。例如,通过对清淤船智能化改造,不仅可实时视频监测清淤船整体情况,还可通过船身定位系统,分析清淤位置和移动轨迹路线;运用海洋测绘清淤软件,实时监测清淤船刀头位置和清淤面积;为更精准了解湖泊底泥情况,项目引入水下声呐无人测量船定期测量,实时反应清淤实际方量。
“我们还在平台上搭建了水质环境监测系统,可通过实时数据了解后湖水质情况。”夏博介绍,目前佳海示范区与岱黄示范区均已实现同步监测,进一步助力项目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
党建引领
让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每一处细节,每一次提升,都承载着该项目团队的决心——让这19.15平方千米范围的水域水质达到Ⅲ类管理目标,将民心工程建设落到实处,真正让老百姓满意。
据悉,项目开工前,面对项目的复杂性和环境改善形势的严峻性,承建方武汉盘龙水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反复论证、斟酌、沟通、协调,排除各种困难,最终推动该项目顺利启动。
今年5月正式开工后,承建方与施工方积极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要求,开启“党建+项目”模式,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的实际行动中。
项目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示范岗作用,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并于今年7月到10月连续4次获评武汉市建设工地文明施工市、区“流动红旗”单位。
目前,项目部正在全力冲刺年底完成清淤50万立方米的目标。与此同时,2号固化场也将于年内建成,届时将极大提升剩下约50万立方米淤泥的清淤速度。未来将结合水生态修复工程,形成后湖稳定的水生态空间,打造岸线治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