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朱惠、通讯员刘晶晶、黄璜)12月14日,武汉市汉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会议听取汉阳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汉阳办成不少大事,未来五年定下更多目标。
过去五年——
阻击疫情:在全省率先征用高校宿舍作为隔离点,以最严举措、最快速度实现小区全覆盖硬质隔离,全力做好物资保供、民生保障,为取得武汉保卫战决定性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生态治理:两江断面水质考核全部达标,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新建各类公园18个,龟山公园焕新升级,81公里绿道穿城而过,空气质量优良率、绿化覆盖率位居中心城区前列。
经济发展:2018年,汉阳成为全市第四个地区生产总值破千亿的中心城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历史性突破百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复合增长率8.75%,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16亿元、较2016年增加1.3倍,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00余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3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余亿元、总量稳居中心城区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重破百亿。
数字经济:云天励飞、泽塔云等“准独角兽”企业落户发展,华中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启动建设,省级卫星中心社会化应用开发节点、广州超算中心长江分中心花落汉阳,5G基站达1094个、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金融行业:在全市率先打造武汉基金产业基地,设立15亿元政府引导母基金,新引进基金30余支,千亿规模省铁路发展基金成功落户。
楼宇经济:成立全市首个楼宇经济发展联盟,推进“楼长制”引导“一楼一产业”发展,工程设计、金融商贸等一批特色楼宇加快形成。
招商引资:成立汉阳投资发展集团,实施“链长制”招商,推行“三个圈层”全员招商,成功引进中海滨江商务区等国内外500强投资项目25个。
人才引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00余名,组建全市首个区级人才集团、挂牌武汉人力资源产业园(汉阳集聚区)。
营商环境:对照世界银行评价指标,在全市率先聘请第三方对全区营商环境开展评估,营商环境排名稳居省市前列。建成中心城区规模最大、服务事项最全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在黄金口工业园新建西部政务中心,政务服务终端全覆盖布点街道和园区,推动民生类审批事项下街道、进小区,148个红色驿站开通政务审批网络。
城区建设:市区城建投资累计超过633亿元,“七横七纵”骨干路网基本形成。新增停车泊位近7万个、充电桩2万余个。累计投入11亿元完成百余个老旧小区改造,193个老旧小区实现红色物业全面托管。
教育:投入81.3亿元发展教育事业,资金投入居中心城区第一,较前五年增长133%,新改扩建学校25所、公办幼儿园19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80%。
医疗:推进市五医院本院及西院、市中医院汉阳院区、汉阳医院改扩建,服务泰康同济(武汉)医院顺利开院,区疾控中心改造升级、功能更加完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10分钟医疗急救圈”基本建成。
就业保障:新增就业8.7万人,社保扩面净增22.5万人次,全区低保总人数4851人、较五年前减少42.8%。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2.4万套。3家普惠性托育园投入运行,在全市率先完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对口帮扶山坡街21个村全部脱贫出列。
社会治理:全市首个区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挂牌运行。倡导“一城汉阳人、半城志愿者”,成功创建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惠民工程四大行动”扎实推进,社区应急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未来五年:
指导思想:加快构建“1+6”现代产业体系和“四区支撑、两带拱卫”空间发展格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努力建设宜居宜业新汉阳。
产业升级:实施新千亿计划,发挥数字经济统领作用,构筑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打造两大五百亿级支柱产业,培育百亿级特色产业。
城区建设:建成完善“七横九纵”道路骨架体系,加速汉阳西部产城融合发展。
营商环境:推动“一网、一门、一窗”改革,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群众体验最优的政务服务标杆城区。
社会治理:完善多元解纷“汉阳模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汉阳、法治汉阳。
民生保障:实施更高质量就业,争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21年——
经济总量: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0亿元、增速12.5%;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总量位居中心城区第一;工业投资技改占比86%,排名全市第一。
2022年——
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