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枫林镇,枫林油面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晾晒手工油面。阳新县积极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工作,不断增强各类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使其成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蔬菜合作社集中销售,能获得好价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澍森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刘澍森 通讯员 黄杰 伍健
冬天至,雁南飞。头雁勤,群雁“千里江陵一日还”;头雁惰,则“万里寒云雁阵迟”。“头雁效应”决定着队伍的前途命运。
随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农民合作社以显著的产业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等,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多是种养能手、专业大户,他们懂技术、善经营、有市场,号召力强,无疑成为“头雁”。在他们的带领下,农民合作社充分发挥“链”的功能,不仅有利于孵化壮大龙头、品牌和产业链,更能提升村级公共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我省农民合作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和特色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创新要素合作,探索联合与合作方式,发展“合作社+”新业态,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跨越。
目前,全省共成立107085家各类合作社,平均每个行政村成立4家,农户入社率超过50%。据不完全统计,入社社员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收入高出约20%。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促进全省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12月8日至10日,全省脱贫村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在荆州举行,一批规范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品牌效应好、发展业态新的农民合作社分享经验,134名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学习“领飞”本领。
党建引领 村支书任合作社理事长
“合作社和村支部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公安县庄铺镇欣荣村村支书周平还有一个身份:七彩阳光合作社理事长。
2017年,欣荣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新模式,成立七彩阳光合作社和鑫盛劳务合作社,走出一条村社共建、社企合作的新路径。
针对农业用地处于农民“各自为政”的现状,欣荣村党支部多次召集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宣传政策,将全村787户的10530亩土地全部吸纳加入合作社,一举打破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模式。
村党支部帮助合作社制订具体章程,理清股民、理事会、监事会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股民大会、股民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职责,为合作社的规范运行、民主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为保运转,村党支部牵线“联姻”,引进市场主体,及时筹建鑫盛劳务合作社,吸纳150名固定劳动力和80余名季节性劳动力入社,成立机械小组、施肥喷药小组、种养小组等,开展技术培训,满足规模化经营用工需求。
党建引领下,合作社实施高标准农田、田园综合体建设,建成8500亩高标准农田、1500亩产业园等,种植水稻、葡萄、蔬菜等,土地资源全面“激活”。合作社生产的“鄂香二号”大米、阳光玫瑰葡萄、绿色果蔬走俏市场。
在欣荣村,农户带田入社得租金、参与劳动得薪金、效益分红得股金,每户每年平均增收近3万元。村集体每年收益70多万元。
合作社还与村“两委”一道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整治村庄环境,打造美丽家园,帮扶困难群众,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抱团协作 合作社“升级”联合社
农田里的新鲜蔬菜,采摘、清洗、包装、配送,一“键”到位。这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荆州市庆送定制绿色菜园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见到的场景。
据悉,该联合社整合农至康、农海、田丰、童河、农威等5家蔬菜合作社,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从事蔬菜、优质水稻的种植、采摘、加工、运输、贮藏及销售。尤其是“定制菜园”蔬菜配送服务,让蔬菜从田间直接到餐桌,省掉中间环节,降低蔬菜价格,颇受市民青睐。
联合社理事长余庭介绍,去年疫情期间,联合社以全市最低价,向两湖批发市场、大润发超市、好邻居超市、城区各街道社区、医院配送各种优质蔬菜共计580万斤。
疫情缓解后,联合社在沙口村筹建沙市区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今年5月,交易中心建成,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行。
联合社充分利用核心基础合作社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研发方面的优势,将成果推广应用到其他基础合作社。通过成熟的管理技术和完备的技术队伍,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规模种植、集约经营,保障产品市场供应的延续性。
“预计每年向城区配送蔬菜1000万斤以上,销售额1000万以上,为沙口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以上,带动脱贫户50人、村民150人务工就业。”余庭表示,联合社将继续扩大绿色蔬菜种植规模,通过线上平台不断拓宽销路,让更多市民吃上便宜放心的蔬菜,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为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省鼓励合作社再联合,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开展行业联合、区域联合和多主体联合等发展模式,有效壮大合作社的规模与竞争力。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共计435家。
利益联结 探寻“村资社管”新机制
秭归脐橙“名满天下”,离不开农民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
据秭归县农村经营管理中心主任郑光平介绍,全县柑橘种植、营销类合作社达229家,今年销售柑橘35万吨,占到全县柑橘销售总量的半壁江山。
在种植上,秭归从农业机械化入手,对合作社采取以奖代补,探索推广柑橘田间“小火车”,建成柑橘田间轨道588条,总长11.93万米;在销售上,秭归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引导农民合作社直播带货,现有200多家合作社入驻网络平台和832电商扶贫平台,去年实现线上销售额1.2亿元;在社会化服务上,大力发展“采果队”“飞防队”“劳务服务队”等专业性社会化服务组织,从设备配套、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方面加以规范,现有专业性社会化服务组织达295家,服务能力达6万亩以上。
理顺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模式,是增强农民合作社竞争实力和效益的关键,也是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除了广辟“社企联营”“村社共建”新模式,秭归还积极探索“村资社管”新机制。该县抢抓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机遇,全面摸清各村集体资产资源“家底”,建立动态监管台账,连同扶贫项目形成的村级资产,按照“清、核、交、管”工作流程,积极引导村集体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委托村内合作社经营和管理,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
“‘村资社管’不仅解决了村级管护人员、管护经费不足等问题,还将闲置资产资源进行再盘活、再利用。”郑光平称。
截至目前,全县村集体土地、堰塘、沟渠、房屋等委托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经营管理的占比高达80%,租赁承包等费用兑现率达100%,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村集体资产资源的“铁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