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增长迅猛,已多年稳居全球汽车第一大国,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亿辆。这意味着,每年同样有数量巨大的车辆报废。然而,报废车辆回收利用却不尽如人意。据统计,2020年我国报废车辆回收量为206.6万辆,仅占保有量的0.75%左右。并且,大量报废汽车经“黄牛”之手流入黑市,改头换面后重新上路,留下较大安全隐患。
报废车辆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环境保护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流入“黑市”的报废车辆,无法在公安部门登记注销,其发动机、车架等重要零部件有可能被利用,如果涉及拼装车上路、涉案车辆等,会给车主造成信用和财产损失。“黑市”小作坊不规范拆解,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拆解出的有害固废及危废如果被随意丢弃、排放,将造成无法挽回的环境损失。近年来,有大量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被不法商家私自改装,流入电动自行车等市场,造成许多自然事故,严重损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何报废车辆会大量流入“黑市”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价格。正规报废车企所给出的回收价格相较于“黑市”往往会低出不少,因此不少车主选择将报废车辆“价值最大化”。国家对车辆报废回收企业有着严格的要求,要取得相应资质,在场地、环保、消防、设备、工艺等多方面都需要巨大投入,拆解产生的固废和危废处理同样花费不菲,回收企业还需要同公安部门配合,处理证照及注销流程,并接受销售监督。对再利用企业同样有着严格的标准规范,检测、制造成本相比“黑市”都明显高出不少。综合下来,使得正规企业在价格方面毫无优势。另外,正规回收企业社会知名度不高,客户服务做得不够好,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都使得其回收量远远低于社会报废总量,让“黑市”的非法商家钻了空子。
要堵住“黑市”监管漏洞,需各级部门加大执法力度。随着新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施行,一方面,各级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非法回收、拆解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还要从销售市场着手,规范终端产品的销售标准,防止非法产品流入市场。全流程堵住非法产业链,在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避免因非法拆解造成的环境污染。
促进报废车辆回收利用行业健康发展,需正规资质企业强化“吸收”。面对巨量报废资源,正规资质企业应从回收、拆解、再利用等多个环节入手,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将资源利用最大化。积极利用新媒体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强化自身市场竞争能力,正面吸收报废车辆资源。
按照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的趋势,车辆报废行业将逐渐迎来发展高峰。合理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在减轻环境负担的同时,也能减少资源需求。“堵住漏洞、强化吸收”,多方形成合力,才能顺利解决行业难题,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国家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万才(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