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黎金勇 潘晓璐
钟祥市中山村和刘家台村是隔汉江相望的两个普通村庄。不同寻常的是,两村各有一座当地最高的建筑——高110多米的汉江大跨越塔。
两塔隔江相距1公里左右,上面架有500千伏斗樊二回与500千伏双玉一回两条输电线路。12月1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刘家台村,进入白色塔身内部,搭乘电梯来到塔顶,方圆20公里内的田野、村庄尽收眼底。
这两座高塔不简单,它们是所有湖北电力职工的骄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引进一批国外成套先进装备,其中之一是武钢1.7米轧机。作为轧机用电的配套项目,我国首条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平武工程(平顶山姚孟电厂至武昌变电站)于1981年建成。这条586公里的高压电力大动脉建成后,源源电力输往湖北,武钢得以生产出大量优质钢材,广泛用于我国的工业、建筑业。
跨越汉江的两座高塔,就是当时该工程的关键点之一。
“这两座塔已有40年历史,我负责巡视它们也有20多年了。”56岁的杨太兵对高塔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然而每月的例行检查,他仍一丝不苟。
平武工程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位于钟祥市双河镇的双河变电站。它于1982年投产,占地11.62公顷,是我国第一批投产的500千伏变电站,标志着我国正式拥有了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运维能力。
57岁的运维人员万城记得,上世纪80年代时,站里的主要设备几乎全进口。中控室的控制屏是瑞典ASEA的产品,上面几十个开关的标签当年全是英文的,不懂英文的职工们全靠死记硬背,记住每个开关的作用。那时,为维持全站设备运维、辅助检修、生活配套,站内人员多达上百人。
随着时代前行的脚步,双河变电站早已焕新颜。经历多期改扩建,变电容量从最初750兆伏安增加到2000兆伏安,成为华中地区重要枢纽变电站,以及三峡电力外送的重要通道、荆门地区重要电源点。站内的主要设备换上了新一代中国制造,运维人员用上了数字化控制设备和运维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常驻人员仅需7人。
平武工程,首次将湖北电网与河南电网连接起来,给湖北电网留下了诸多“第一”。它投运不久后,一个专门负责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运行维护的单位——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局诞生(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的前身),成为我国超高压变电人才的摇篮。从平武工程起步,湖北掌握了超特高压电网维护的核心技术,处于全球先进地位。500千伏、±800千伏、1000千伏全国带电作业第一人均出自湖北。国网湖北检修公司的带电作业队伍一年带电作业总时长在200小时以上,年避免停电损失超10亿元。
40年来,平武工程向湖北输入电量约290亿度,成为湖北发展的重要动能。湖北电网也随之壮大,今天,我省50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近百条,湖北电网已成为三峡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全国联网的中心。近年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不断用于这些线路,为电网指挥决策、运检业务、现场管控、应急指挥提供了有力支撑。电力有保障,经济才有后劲,今冬,湖北电网最大负荷预计将达到4230万千瓦,10月以来,湖北主网和跨区电网均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背景链接
平武工程建设成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我国后来发展更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建设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电网的新时代。
1985年12月,中国第一座直流换流站——葛洲坝换流站开工。
1988年,湖北与湖南省实现500千伏联网。
1990年,±500千伏葛洲坝—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双极投运,湖北电网实现了跨大区的电网互联。
2000年,湖北、江西两省电网500千伏联网。以湖北电网为中心,连接河南、湖南与江西的华中电网形成。
2009年1月,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线路一路跨越黄河、汉江,进入湖北,华北和华中电网实现强联结。以此为起点,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进入快车道。
2020年12月,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湖北段)全线贯通。
记者手记
强大电网驱动强劲发展
□ 彭一苇
经济发展的驱动,催生了一项项重大电力工程,电力工程的建成又保障了经济进一步发展。湖北缺煤、少油、乏气,预计“十四五”期间,最大电力缺额将超过1500万千瓦,充足的电力对湖北经济的意义更大。
近5年来,我省电网建设加速,先后投运特高压线路203公里,换流容量500万千瓦;投运110千伏至500千伏输电线路6458公里、变电容量4699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变电容量较5年前运维规模提高45%、51%,主网架进一步完善,输电能力显著增强。
而随5G技术深度融合,使得更敏捷的智能电网不再遥远,湖北电网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未来,适应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湖北电网将成为以强大算力支撑源、网、荷、储各环节,全数字化的智能系统,更好地支撑湖北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