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孩子没上高中就没有出路吗》,引发家长的热议,文章通过鲜活的案例以及客观分析来回应家长的焦虑,并提出生涯教育和辅导需要普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说:将推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国家注重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多元化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更折射出了当下普及生涯规划教育的迫切性。
所谓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让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它有助于学生根据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它需要学校、家庭、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道“大餐”。
学校要发挥主线作用,为生涯规划“配餐”。传统的中学教学模式,常以一种“套餐”形式呈现。它以考试科目为主,搭配美术、音乐等副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个“自助餐”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缺失。在一份“是否通过学校教育途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卷调查中, 70%以上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答案。这意味着学校为学生生涯规划“配餐”迫在眉睫。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讲座或者选修课的形式,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参观活动,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
家庭要发挥主体作用,为生涯规划“送餐”。家长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孩子探索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并多做职业体验,不断优化、完善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譬如,家长在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相关工作,就可以结合该公司的具体人事情况告诉学生,人力资源包括“选、用、育、留”四个环节,是为公司找到合适的人才,并且留住人才……通过父母的描述,孩子就会对父母的工作与行业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生涯规划“点餐”。很多学生将精力全部投入在学业学习上,从未考虑过自己将来的职业或可能从事的事业,部分学生对于将来可能要从事的职业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分析自身优缺点,从性格特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为自己拟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涯规划。譬如,一举夺得广东省机电汽修冠军的“汽修女孩”古慧晶、放弃高等北大学府而攻读技校的周浩、高分数却选择北大考古冷门专业的留守女孩钟芳蓉,都在主动为自己的生涯规划“点餐”,而且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成为佼佼者。
家校生合力做好生涯规划教育这道“大餐”,其实质就是聚力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为每个学生安装一台“发动机”。有了一台动力十足的生涯发动机,学生就会为了目标不畏艰辛,砥砺前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也就随之落到了实处。
稿源:荆楚网
作者: 成雷 (武汉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