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多家媒体以《用一根扁担挑起山里娃的上学梦》为题,报道80后教师张玉滚扎根深山20载,圆了山沟孩子的读书梦的感人故事。张玉滚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他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因学校地处偏远,路窄坡陡,他靠一根扁担,挑教材、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历时五年。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任劳任怨,默默坚守,不离不弃。被评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中宣部授予他扎根深山“时代楷模”称号。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正是无数这样的青春热血男儿,甘当“拼命三郎”,以苦干实干解民忧,以“无我”书写“有我”新篇章,才汇聚出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拼搏是年青人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怀揣着它追逐阳光,才会拥有和太阳一样灿烂的青春。“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这是张玉滚教书育人之路的生动写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张玉滚拼出了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搏出了一曲令人敬佩、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花香常在夜色中,奋进常在孤寂里。整个青春举着火把前行,他的这股拼搏劲让那些面临压力而精神萎靡者羞愧,使那些遭遇挫折而意志消沉者自责,更令那些将希望和梦想统统抛弃,主动选择“躺平”者无地自容。青春时期正是能量储蓄期,一点一滴的付出都是在蓄势,厚积才可薄发,一旦到了某个临界点,一定就势不可挡了。
环顾四周,都市地铁轻轨站里,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夜幕降临,图书馆内埋头充电的莘莘学子;写字楼的格子间,加班加点的白领族……一拨又一拨的年青人,个个意气风发,丝毫不敢懈怠。因为他们的人生词典里,对青春的诠释就是勇往直前,用拼搏之音奏响时代乐章,用奋斗之笔书写人生辉煌。
拼搏是年轻人穿越迷雾、奔赴远方的“划船桨”,越是艰险越向前,才会拥抱和浪花一样美丽的青春。“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19岁离开家乡呼和浩特,从“将军之子”转身成为“草原之子”,为了实现“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的夙愿,他竭尽全力,推广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的牧区发展之路,真可谓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操碎了心,却从不说一声累,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惧不退的青春担当,在青春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增大,有少部分年轻人迷失自我,畏首畏尾、无所作为,这显然不是什么优雅的青春姿态。正处向梦想进发的大好时光,却选择“佛系”,辜负了大好时光。其实生活永远不会亏待不负韶华用心经营的人,只不过心境决定处境,态度决定高度。
古人云:临川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没有一种高度是可以轻而易举达到的,光鲜亮丽的背后都充满了陀螺般的工作模式,铁杵磨针的恒久坚持。对于年轻人,拼搏是一道必答题,绝非选做题,拼搏出青春最亮丽的色彩,人生才会多姿多彩。
稿源:荆楚网
作者:冯学海(武汉新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