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有事找政府,这是广大群众熟知的一句顺口溜。而近日,多地公职人员却频频爆出“雷句”,引发社会关注。作为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连心桥,12345热线却被指“办不成事”,背后究竟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应强化监督,让热线不仅“热”起来,还要管用。
政府热线保持畅通、取得实效,既体现政府对民意的尊重,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一环。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如报道所述,一直以来一些地方政务热线并没有达到想象中那么“美好”。“空号”热线、“占线”热线、“欠费”热线,或是一而再打、一拨再拨,要么电话打不通,要么问题迟迟不能解决,“踢皮球”的现象时有发生,着实让人心有点凉飕飕。“热线”热而不“管用”,不仅有悖设立设立诉求渠道的初衷,变成“花架子”,既不能不方便群众办事,更不能让公众满意,看似“小事”,但不容忽视。
事实上,早在2016年,对《政府热线服务规范》就规定,政府热线受理宜采取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工作制。电话受理时应在15秒之内接听,连续24小时内呼叫接通率应大于等于95%;短信及其它媒体受理时,响应时间应不超过3分钟;服务对象要求个人信息保密的,应对工单进行保密处理。电话受理不宜设置交互式语音应答菜单,不应出现商业广告。可见,热线到底如何,能否受好评,关键在于能否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坚持“群众诉求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到投诉有“门”、建言有“果”,热更要“管用”。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本来,政府设立热线电话的初衷,就是为畅通政府和群众的互动渠道,及时接受市民咨询、反映、建议、求助、投诉等来电和信息并做出处理,依靠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确实提升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社会效益。或许,一个电话并非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至少这是一份诚意表达。假以“热线”只是热而不管用,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成了公开的“聋子”,那何以去发挥它的作用和功能。这实则和门好“进”、脸好“看”,可事“难办”如出一辙,是公共服务理念缺失,是监督惩处机制未能跟进。
细微之处为民情。要让“热线”热而“管用”,让这份民心红利更贴心,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解决便民热线响而不接的问题,解决接而不理或是敷衍塞责问题,解决回应拖、等、靠的问题,光有规范条例远远不够,需要的是政府部门能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在便民服务上真下功夫;需要把便民服务建设列入考核体系,推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的提高和公共服务的改善,让群众切切实实体会到政府提供的便利,重塑政府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当受理、派单、办理、答复、督办、办结、回访、评价一一落实,就能内容大于形式。
政务热线是政府部门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渠道,更是为民服务一份沉甸甸的“承诺”。民生事实,有诺必践,这就是认真、就是诚信。相信,只要加强监督、考核、问责,对那些对工作落实不力的机构和责任人严格追究责任,定能以服务群众、取信于民的扎实成效架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树立政府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稿源:荆楚网
作者: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