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董思璐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阮琼 通讯员周婉清 实习生董思璐)1月6日,黄石召开两会新闻发布会。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红珍通报:2021年,全市累计优良天数为311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成功摆脱全省后三名。
全市累计优良天数为311天,8个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
2021年,全市累计优良天数为311天,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33μg/m3,2021年度其他空气质量指标PM10、O3、NO2、SO2同比2018—2020年三年平均值分别改善7.2%、2.3%、8.2%、4.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成功摆脱全省后三名。
全市11个纳入考核的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为72.7%,其中长江风波港、长江中官铺(上巢村)、富水富池闸、大冶湖大冶湖闸、高桥河港口桥等5个国控考核断面都为Ⅱ类;长江、富水、王英水库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都稳定实现Ⅱ类及以上水质达标。
张红珍通报,黄石市土壤污染防治经验全国推广。截至2021年底,全市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的22个项目已完工19个。黄石市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完成情况在全省17个地市州综合排名第4位,获评优秀等次。
据介绍,2021年8月31日至10月5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共向该市交办信访件268件,截至目前,已办结86件,阶段性办结182件,责令整改15家,立案处罚12家,立案侦查1件。同时,已对督察反馈意见制定了初步整改方案,并报至省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办审核。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勇开绿色转型新局
张红珍说,2022年,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耕“十四五”规划锚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奋力在全面绿色转型上勇开新局。
为实现“蓝天”,该局将深入推进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强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持续开展工业园区和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源的治理与监管,着力做好挥发性有机物及氮氧化物专项治理,加强秸秆禁烧和扬尘污染管控。
为实现“碧水”,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推进重点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做好保安湖、网湖等水体综合治理,确保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和提升改善,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和规范化建设,保障市民群众饮水安全。
为实现“净土”,该局将统筹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推动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以化工、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为重点实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开展好在产企业重金属减排、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等方面的提标改造和历史遗留废渣整治。
张红珍提出,要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坚持源头减量化、过程资源化、末端无害化,促进全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现场问答
奋力在全面绿色转型上勇开新局
【记者提问】十四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如何克难攻坚,持续发力,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张红珍:说到持续发力突破,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发力,奋力在全面绿色转型上勇开新局。
一是推进污染减排,严把项目环评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布局实施一批污染减排项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推进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化,布局引进环保类产业企业;严控全市煤炭消费总量。
三是推进质量改善,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减量排放,做好施工扬尘、汽车尾气、秸秆焚烧管控。
四是着力推进水环境治理,通过推动实施大冶湖磊山湖流域、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部分水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统筹做好全市水环境治理和改善。
五是监察执法,进一步强化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坚决打击和遏制违法排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