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董思璐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阮琼 通讯员周婉清 实习生董思璐)1月6日下午,黄石市两会新闻发布会召开,黄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程艳民就黄石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黄石科技创新生态指数首次进入全国百强
2021年,黄石市科技创新生态指数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在全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获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优秀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即将获批,有色金属和特钢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先进电子元器件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一项项成果宣告黄石科技创新正“全面开花”。
据介绍,2021年,该局全速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建设,目前,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科技城一期、科技部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黄石)、技术交易市场、湖北师范大学科技园、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运营,实现了黄石功能区建设开篇破题、开局良好。
在技术攻关方面,面向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实施新技术攻关“3个100”专项行动,全年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2项,涵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6大主导产业109家企业,取得了“航空航天特殊钢”等重大技术成果189项,“大功率IGBT模块陶瓷覆铜板”等新产品137个,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全市19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科技奖,位居全省第2位,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中小企业创新奖1项。
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和“新物种”企业培育计划,2021年,27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公示210家、实现净增1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57家,创历史新高;新增科技创业企业395家,22家企业入选省级“瞪羚”企业培育计划。
2022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突破1000家
发布会上,程艳民介绍,2022年,全市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2%、占GDP比重23%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创业企业35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8%以上。
具体怎么做?程艳民支招,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建设,另一方面要深度融入武汉,加快对接和导入科研人才和高新产业项目等创新资源,在产业配套、人才引育、平台共建共享上下功夫。统筹推进黄石科技城工程建设和产业招商,招引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来黄开展协同攻关,统筹推进全市园区提档升级,大力推进西塞山工业园、长乐山工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
同时深入实施科创“新物种”企业培育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工程”,全年新培育高企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培育省级瞪羚企业15家。推进新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新工艺优化“3个100”工程,力争全年实施揭榜制项目和技术攻关项目200项以上。
攻克技术难关,关键在人才。程艳民表示,要深入实施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科研团队、科研领头人引育工程,努力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有一名科研领头人,有一个科研团队或小组,有一个新的科研课题,有一项专门的科研经费保障。同时用好用活高校院所柔性引才用才政策,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专家走进黄石,走进车间,与企业协同攻关。
现场问答
技术共研、平台共建、人才共享,推进“科技同兴”
【记者提问】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请问,市科技局在推进“科技同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程艳民:去年以来,我们紧扣“科技同兴”,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推进技术共研,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级。针对企业技术难题,建成12家技术创新合作平台,291家黄石企业与69家在汉科研院所建立紧密产学研合作关系,解决产业技术难题623项。推动在汉高校院所的142项科技成果在黄石实现产业化,年新增销售收入达60亿元。
二、推进平台共建,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修订出台“创新10条”政策。目前,全市九大主导产业与武汉4所高校院所共建1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武汉5所高校院所共建27家重点实验室,与武汉10所高校院所共建98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在光谷建成6万平方米的全省首家离岸科创园,推动52家重点企业、团队入驻,成为光谷科创大走廊区域合作的样板项目。
三、推进人才共享,着力优化创新生态。一年来,从在汉高校院所引进147名高层次人才来黄担任企业科技副总、科技专员;先后为入驻企业选派14名在汉高校知名专家,引进60名在汉高校人才,集聚159名产业研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