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 武建 林永俊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琴 吕锐 黎先才 马清妮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宋枕涛 王永胜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面对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艰巨任务,武汉城建交通投资再攀新高,超额完成3806亿元年度投资任务,较2020年增长10%;建筑业总产值名列全国前茅;城市能级与品质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武汉市城建局聚焦城市能级与品质提升,坚持“实”的作风,加压奋进,克难攻坚,交出一份“开局漂亮、全年精彩”的城建答卷。
今日,武汉市城建局联合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推出2021年度十大城建新闻,以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
1
2021年12月26日,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二期、16号线(汉南线)开通初期运营,通车总里程75公里,创历年通车里程最长记录,实现了城市重点功能区地铁全覆盖。
其中,5号线是武汉市首条全自动驾驶地铁线路。列车能按计划指令自动完成远程唤醒、上电自检、发车离站、开闭车门、无人折返等全过程,列车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全自动驾驶技术,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同日,武汉轨道交通新港线一期、5号线二期、16号线二期、12号线连接线工程和轨道交通信息化云平台项目五大工程开工。至此,武汉在建轨道交通线路达13条、总里程229公里,在建车站116座。
如今,武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400公里大关,达435公里,位居全国第五、全球第七。武汉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伦敦地铁160多年的历程。
2
全年打通128条微循环道路
城市“毛细血管”更通畅
微循环路网,城市“毛细血管”所在。2021年,武汉市建成128条微循环道路,包含29条断头路,超额完成了武汉市政府承诺的“建成微循环道路80条、打通断头路10条”。
这些微循环路网建设,有效缓解了道路建设片区交通压力,补齐微循环路网建设短板,加快形成“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网布局,缓解了交通拥堵,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网通行效率和承载能力。
期间,武汉市城建局扎实有效推进区级路网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组织各区级相关平台公司加快完成目标任务,并将微循环路网建设与市民诉求、拥堵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
同时,武汉市城建局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功能照明的建设管理水平,超额完成15个亮点片区路灯提升改造工作,城市道路明亮、夜景靓丽、夜色更璀璨。
3
汉江湾桥顺利通车
全年建成通车主干道11条
2021年5月1日,武汉第七座跨汉江通道——汉江湾桥主线通车。
汉江湾桥全长约2.754千米,主桥长672米,主跨408米,桥面宽度达52.5米,是武汉首座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成的过江通道,是目前汉江上最宽和跨度最大的桥梁。
汉江湾桥通车后,汉江武汉段两岸的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对二环线知音桥交通分流的作用明显,便利两岸沿线群众的出行,推动汉江两岸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2021年还建成友谊大道中段快速路1条,建成通车建安街、沙湖大道跨徐东高架、高新大道等主干路11条,全市重点区域功能性、结构性骨干道路加快推进。
4
设计双年展成功举办
擦亮“世界设计之都”品牌
2021年11月1日,2021武汉设计日暨第六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在有着131年历史的汉阳钢铁厂工业遗址如期开幕,以“本色·城市”主题,向全世界展示武汉设计之美,既是对英雄武汉城市本色的追溯纪念,也是武汉设计产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时代宣言。
本届设计双年展在汉阳主展区设置工程设计、工业设计、文化艺术、创意大赛作品展等9大主题板块。来自10个国家、30余个城市、600余家机构的设计作品参展。活动期间,线上线下参展人数达150万余人,院士、大师、专家、教授纷纷登台,武汉设计日已成为传播设计知识的讲堂。
目前,武汉正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及其影响地段的传统格局和风貌。该届设计双年展,恰逢其时,为武汉城市更新,特别是优秀历史建筑、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带来更多的设计灵感和智慧,让“世界设计之都”品牌擦得更亮。
5
全力推动建筑领域绿色行动
竣工绿色建筑占比93.53%
2021年,武汉装配式建筑已由试点示范转向重点区域全面推广阶段。全年按照装配式方式建造的建设工程面积不少于1200万平方米,占全市新建建筑面积的30%以上。
同时,建筑节能稳步推进,全市建筑节能设计和竣工验收阶段标准执行率100%,新开工建筑节能建筑面积2325.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13.14万平方米。
绿色建筑跨越式发展,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100%,竣工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93.53%,全市累计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56个。
6
一大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
助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聚焦城市能级与品质提升。去年,武汉市城建局统筹推进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开工建设。
光谷空轨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空轨旅游专线是光谷生态大走廊内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全长约26.7公里,其中一期工程全长10.5公里,规划布局6处站点,可与既有轨道11号线、快速公交(BRT)、地面公交及慢行系统一体化衔接。
过江通道方面,二七路过江通道(解放大道—沿江大道段)率先启动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武汉市中心城区过江交通压力,促进“两江四岸”均衡发展。
同时,开工建设白沙洲公铁大桥两岸接线工程,一段从白沙洲大道到正桥衔接处,新建高架全长2.8公里,另一段从江城大道到正桥衔接处,新建高架全长2.4公里,将极大地方便三环内白沙洲片区和黄家湖大学城片区居民的出行。
7
国内最大单管双层隧道开挖
和平大道南延项目将串联武昌古城
2021年8月29日,“和平号”盾构机在和平大道南延隧道段顺利始发。
该隧道段采用单管双层、双向6车道公路设计,是目前国内首条双向六车道的单洞双层公路隧道,也是目前国内最大单管双层盾构隧道,采用内陆最大直径盾构机施工。
该项目全程全长3042米,其中1390米采用隧道形式,盾构机穿越隧道地处城市核心区,地层地质复杂,是国内施工技术含量和难度极高的项目之一,将避免对武昌古城、黄鹤楼等处的影响。
项目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将有效改善武昌古城交通出行条件、缓解中山路-白沙洲大道交通压力,为武汉城市发展再添城市动脉。
8
“擦亮小城镇”绘出美丽画卷
打造25个美丽街乡镇
2021年,武汉市城建局按照国家、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及指示精神,以乡村建设行动为着力点,全面开展“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中,黄陂木兰乡、蔡甸索河已列入全省示范乡镇,经过高强度投入,乡镇面貌焕然一新。汪集美食一条街、徐古中心广场、索河特色区块等经过道路改造和环境整治提升,城镇功能进一步加强,地域特色不断彰显。蔡甸区、江夏区等街乡镇示范亮点突出。
同时,武汉去年安排2.5亿元市级村镇建设专项资金,助推小城镇功能提升,蔡甸索河、黄陂杜堂、东西湖慈惠、新洲旧街以及江夏海洋村的乡村振兴特色区块项目有序推进。
在各新城区,“擦亮小城镇”行动在6区49个街乡镇全面开展,打造25个舒适宜居、各具特色的美丽街乡镇,通过示范引导,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样板。
9
武汉城市体检显特色
实施“补短板工程”
2021年,武汉再度成为全国59个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之一。
根据识别的短板和提升方向,武汉市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还对应2020年城市体检得出的“五个短板”,提出生态健康城市、社区品质提升、安全韧性强化、绿色畅通出行、城市包容性提升等五大工程,共计60个项目,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施“补短板工程”。
2021年落实“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机制,在开展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对照住建部发布的65个城市体检指标和武汉提出的3项特色指标,形成《2021年武汉市城市自体检报告》,科学分析城市运行的突出短板和问题,提出工作对策,并强化成果应用,将体检结论作为编制城市建设规划、城市建设年度计划和建设项目清单的重要依据。
武汉正积极推进体检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城市体检数据管理、综合评价和监测预警,为后续年度体检提高制定建设利用计划的效率打基础。
10
城市韧性进一步增强
开工19.12公里管廊
一场疫情、一场暴雨,将城市的抗风险能力推上考场,“韧性城市”成为高频热词。
近年来,武汉市通过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2021年,武汉市新开工高新二路综合管廊、军山大道综合管廊、和谐大道(平安铺东路-滠水河东路)综合管廊等5个综合管廊项目,共19.12公里,超额完成10公里的年度目标。这一重要的“地下生命线”基础设施,让武汉这座超大型城市更具韧性。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提质扩面,重点推进并完成了古田二路汇水区下游、汉阳沿江汇水区鹦鹉洲片、东沙湖汇水区董家明渠片、严西湖汇水区南港片、盘龙城汇水区等11片,共计51.82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
□统筹 武建 林永俊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琴 吕锐 黎先才 马清妮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