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日报》报道了一位不为人知的“天才”翻译家金晓宇和他父亲母亲的真实人生故事。金晓宇幼年不幸眼部残疾,后来又确诊为躁郁症患者,翻译就是他和命运抗争的唯一武器。这个故事感动了全国网友。
金晓宇童年时期被同伴的玩具枪射中左眼,导致左眼失明;高中时期突然厌学,情绪大变,在家砸电器;考上大学没能留下来,后被确诊为躁郁症,甚至自杀未遂......“不读书不工作不成家都能接受,我们只要儿子活着”,父母早已没有任何“望子成龙”的想法。直到一次偶然接触到翻译工作,金晓宇的人生就此改变。在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读书、听广播和看剧自学外语,并在十年里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共翻译了22本书,每本书都反响很好。
整个故事读下来,让人深受震撼的,不仅是“天才儿子”金晓宇表现出的翻译天赋,更是这一家人面对不幸和风雨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信念与爱。
“小车不倒只管推”,这是金晓宇母亲的生活信念,也给了一家人努力生活的动力。多年来,这一家人到底经历过多少次绝望又多少次相互扶持,度过多少个无眠夜又做过多少心理建设,才能够有如今对待生活的从容平静?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金晓宇在与双相情感障碍共处的情况下,刻苦专注地学习语言,翻译时冷板凳坐穿、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的全身心投入,这些故事也都只有他能够缔造。从这一家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在路遇荆棘时,该以怎样的姿态去生活、去关照和尊重陪伴自己的家人,并找寻人生的价值,保持生而为人的体面。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漫漫人生路上,没有谁能规避一切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没有谁天生就豁达淡然、不怕困难。努力生活的人总会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生活的尊严,用苦难孕育出的灵魂和精神的力量战胜苦难,并给更多的人以强大的力量感和无穷的震撼激励。
在北京这一轮疫情中通报的一个病例,其生活轨迹被称为“流调中最辛苦的中国人”。为找儿子来到北京,几乎每天下午出来工作,在北京各个区的工地打零工,搬运水泥沙石,清理建筑垃圾,一般干到凌晨四五点才“下班”......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我也不觉得自己可怜。我只是好好干活,我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双手,挣点钱,挣了钱找孩子。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照顾这个家。”没有什么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不卑不亢、简单朴实的话语让人肃然起敬。在网友们看来,这位普通大叔在面对不幸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自尊,和金晓宇一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样的。
面对遇到的艰难、困境或低谷,想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生命以痛吻我,我当报之以歌”的诗意,也没有什么三下两下就能走出困境、实现“逆袭”的运气。真正能依靠的,就是像这些努力生活的人一样,在苦难中开出坚韧之花。用永不放弃的信念、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继续向前的行动,去战胜当下难熬的痛苦,去赋予生活以希望、赋予明天以期待,在不断“打怪升级”中练就强大的内心,进而找寻活着的意义、赢得生活的尊严、实现人生的价值。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武汉江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