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第3个春节,人们思乡情切,却也深谙疫情防控的迫切要求。在团聚与留守的艰难选择中,不少人顾全大局选择了后者。
就地过年,一头连着外出群众所在的远方,一头连着远行人们牵挂的家乡,如何让在外留守的游子待得安心,让翘首盼望的家人过得放心,是各地相关部门的重中之重。
原地留守、就地过年,不能变成不顾公众思乡诉求的“一刀切”,政策层面要给予更充分的保障。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力做好2022年春运工作的意见》,要求“科学精准做好分区分类出行管理,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在前两年春节防控处置经验的基础上,各地在应急防控水平和保障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即使是处于疫情防控前沿的西安,也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健全防范机制的基础上,为外地学生“包机”返乡,开启“迟来”的归乡之旅。温情送归,格高意远,阻击疫情的同时,也传递出对灵活应变能力的自信和对人们思乡之情的尊重,这份暖意直抵人心。
如何解决好“留下来”的后顾之忧,既是对有关部门提出的“能力之问”,也是让留守群体稳心定气的“务实之举”。既要因地制宜做好服务保障,也要贴近群众做好精准对接;既要保障物资供应,也要关注身心健康,让一个个实招尽暖心,也要让一项项工作更加贴心。正如宜昌市在延续去年“稳岗留工、留宜过年”政策的基础上,通过“留宜红包”派送行动、“暖心过年”慰问行动、“助企留工”稳岗行动等实打实的举措和心贴心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了留宜外地职工春节期间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宜人之城的温度于一举一动中得以充分彰显。
就地过年能否真正让人感受到“两头暖”,检验着民生保障和公共治理的温度。对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人群,要把全部心思凝聚到为民服务上,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解难纾困上,把全部本领施展到安民惠民上,特别是要在衣食住行等小事中留心,谋划“当下策”和“长远计”,要从心理疏导等细微处着眼,及时释疑解惑,落实常态化走访关怀和慰问,用真正走心的举措和用心的服务,让人们留的安心、过的舒心。
就地留守也是年,此心安处是吾乡。带着温度、信任、呵护与关怀,同心同向同行,不管在哪儿过年,人们一定都能平安喜乐,在同心协力战胜疫情后,共迎下一个春天。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青青(宜昌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