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22届英国牛津、剑桥大学预录取中,武汉英中高级中学20名学生在列,其中牛津大学9人,剑桥大学11人,总数创下新高。
这20名学霸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的学习经历又能给人哪些启示?1月26日,学霸们接受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虽然他们每个人性格不一,但记者发现,他们的成功秘笈中都有两个关键词:热爱与坚持。
思考过程比答案更重要
同被牛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的李永博和周唯乐,是升学老师眼中的“面试达人”。李永博提到,这一次面试中有一道画图题,他与面试官据理力争,阐述思考过程,最终,他是对的。“在学习中我始终认为,思考过程比答案更重要。”
相比于国内考核,牛津、剑桥除了笔试,也注重学生面试表现。这批英中学子们介绍,平时会相互模拟面试,用不同的问题考查对方,学校的培养理念也是注重启发性思维,老师们经常引导学生多思考,不要被答案所囿。
被牛津大学化学专业预录的张景元号称“竞赛达人”,获得过英、美、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竞赛金奖。他对自己的学习安排非常自律,“每当我学习一段时间感到疲惫,就会看15分钟的小说,或者听5-10分钟的歌、打个小游戏。”他所在的化学社有200多名成员,其中还有同样被牛津大学化学专业预录的史凌华,他们二人同时担任着英中化学社联合社长,认为“找到和自己兴趣相同、实力相当的伙伴,相互督促、相互促进,很重要。”化学社的5位骨干成员目前也都被全球排名前20的大学录取。
被剑桥大学经济专业预录的柯云昊奖项亮眼:国际经济奥林匹克专业组个人超级金奖、全国经济金奖……“我平时在人前会比较内向,但是面试需要表达,所以我会在面试前多模拟,正式面试前先热身,让自己达到状态。”略带腼腆的他总结自己的面试经验是“不要慌,多表达,教授不一定要看到你反应快,但是要看到你在思考。”同样热衷于参加各种国内外竞赛的何煦,已被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预录,他博览群书,对很多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面试中也凭借着灵敏的思维和深入的思考脱颖而出。
兴趣与热爱离不开引路老师
这些学霸们无一例外在交谈中表现出对自己专业的热爱。被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预录的王乐言,是个内秀的女孩,但讲起自己的养猫经历,以及从小就萌发的对动物的兴趣,立马神采奕奕。自然科学专业具有跨学科特色,不仅要学生物,数学、化学也要强,为此,她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被剑桥大学工程专业预录的邸诗卉是一个“沉浸式学习爱好者”,对于学术的热忱和对专业的极大兴趣是她实现自己目标的强大动力。
好几位学生谈到,之所以能找到心中所爱,离不开老师的引路。被牛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的邓雅渲说:“我的数学兴趣源自于初中老师李军涛,他跟我说过‘学习品质比学习更重要’,一直影响着我。进入英中后,外籍数学老师Daniel也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训练我们独立思考、逻辑分析的能力。”
同样被牛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的李永博初中就读于外初,他说:“从初中开始,数学老师刘有明就鼓励我问各种问题,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总结、提升,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他认为,要想学习好,一定要脸皮厚,不怕问,不过一定要找对老师。“比如我的高中数学老师Daniel知识储备极其丰富,他经常提出一些看似奇怪的问题让同学们探讨、解答,这对我形成大胆质疑的求知精神和沉着应对面试的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笑着说。
持之以恒才是学习的捷径
持之以恒终有收获。这句话在这些牛娃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被牛津大学历史专业预录的石佳玥,从小喜欢写文章,在身为英语老师的妈妈的鼓励下,她坚持看英文原版书、电影,不管学业多紧张,都会坚持文学创作,写小说、散文,曾参加过纽约时报夏季读写比赛。“这次牛津面试时要对一段材料进行重组与延伸,面试结束后,教授说我其实有一个方面没有谈到,但是我在表达观点时有很多个人思考,这都源自于平时的积累,我想也正是这一点打动了他们。”
被剑桥大学工程专业预录的辛然,一直对编程情有独钟,学习了多门编程语言,在多项机器人竞赛中获奖,疫情期间还研发了一款遥控运载工具,正在申请专利。
被牛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的王铭轩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一直是一个谦卑、努力的少年,他认为学习是渐入佳境、不断超越领悟的过程。
英中升学指导兼班主任陈老师介绍,受疫情影响,学生出国呈现英美双申和多国别申请趋势,学校也因势利导,通过针对性培养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圆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