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山上杜鹃花开。通讯员刘建平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姜宗维 刘建平 付婧烨)岁末年初,春潮涌动。湖北通城返乡游子最爱游山玩水,深情呼吸家乡甜甜的空气。昨日,在外创业的姜明亮一行6人自驾游,越过森林,穿过竹林,登上海拔千多米的黄龙山只角楼,大声放歌,深情呼吸,触摸幕阜山“绿肺”。
幕阜山脉一叶“绿肺”
药姑山下的大坪乡内冲瑶族村景点更是成为游客打卡地。
“得益于绿水青山,我村于2020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在县里大力支持下,短短几年时间打造出药姑瑶池、湿地公园等4A级景区,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金山银山。”村支书胡金文笑眯了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城县蹚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荣登“中国天然氧吧”榜。
近年来,通城县强力推进生态治理,全域绿化,六大工程”扎实推进,获评省级生态乡镇10个、国家和省级生态村89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4.18%,比“十二五”末提高了5.18个百分点。通城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创建单位。
山水相依的大坪乡内冲瑶族村。通讯员刘建平 摄
绿水青山成“天然氧吧”
“通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中国天然氧吧’创建的基础。”正在黄龙山调研的县委书记刘中英介绍,通城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三溪九港十八洞”之称,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3.8%。
该县全力实施精准灭荒、通道绿化、村庄绿化、河库堤岸绿化、工矿园区绿化和城镇绿化全域国土绿化六大工程,累计完成灭荒造林8万亩。全县森林蓄积量达到23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五年提高了5.36个百分点,达到54.3%,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大的阶段。
同时,通城县以油茶、中药材、生猪、茶叶、粮酒等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结合做大做强绿色特色产业,真正将高颜值的生态转化到高质量的经济上来,农民致富更有奔头。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3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1万余亩、产值50亿元,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药姑山素有天然药库美誉。该县围绕绿色生态优势,采取股份合作制方式建设药姑山万亩油茶带,实施中药康养产业战略,在药姑林场建立中药材研究所,发展林下药材经济,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林地产出率,吸引游客踏青休闲、观光旅游,实现了产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
“作为瑶族故里,天然药库的药姑山, 2020年夏,荣获‘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县长杨修伟站在药姑山上指着延绵的青山介绍,黄龙、黄袍两个林场先后被授予“中国森林康养林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通城将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筑牢森林资源保护屏障,加快推进“两山”示范县创建,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百丈潭库区志愿者清洁水面。通讯员刘建平 摄
“三大保卫战”让氧吧常新
虽是寒冬,马港镇境内百丈潭库区志愿者忙着捡垃圾,打捞漂浮物,这一干就是6年,换来了水清岸绿,村庄美。
近年来,通城高度重视“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将其作为践行“两山”理论,提升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抓手,通过绿化造林、森林抚育等举措,持续提升森林的数量和质量,有效保障氧吧的“源头活水”,以守好绿水青山,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抓手,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近年来,全县关停24家“散乱污”企业,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7个,全县地表水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北港横冲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通城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游客陶醉在麦市镇冷段村月季庄园。通讯员刘建平 摄
通城县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共建成1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一村一景,串点连线,形成了黄龙红色花海旅游线、药姑古瑶文化旅游线等精品线路,成为乡村生态游打卡地。2021年11月25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关于2021年度“中国天然氧吧”评审结果出炉,通城县榜上有名。
“十四五”时期,通城将坚持生态立县,高质量打造中部地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共建赣鄂湘“小三角”生态“绿心”,打造幕阜山“绿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