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蔓、龙华、通讯员孙苗)2月9日,在武汉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打开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全市实时预警信息跃然屏上。发热门诊就诊人数、重点场所从业人员到药店购药情况等一目了然。从发现发热病人到传导至大屏幕显示,只要短短几分钟。
这是我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的一个缩影。9日,记者从全省卫生健康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开工项目1601个、规划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
据悉,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位列我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行动”之首,今年是收官之年。省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开始成势见效。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改造全部完成;建成586个急救站、28个独立指挥型急救中心,为基层配备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770台、智能健康服务包2万余个;初步建成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网络,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430家,日最大检测能力达165万管;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制定公共卫生责任清单,深化“一类保障、二类管理”等改革试点。
2022年,我省将全面完成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为此,我省将加快推动《湖北省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办法》《湖北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加强重大疫情应急指挥机制建设,持续推动建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各级公共卫生应急委员会,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强化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机制。
同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深化“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试点,出台疾控等机构编制标准,建立健全疾控网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基层疾控机构现场流调能力。强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发挥同济医院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以及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作用,加强重症医学、呼吸、麻醉、感染防控、传染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