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马清妮
视频剪辑 林永俊
通讯员 何会军
二月春来早,陌上正葱茏。
武汉东湖磨山景区,雪中料峭的梅花、粉嫩飘飞的樱花、娇艳饱满的牡丹……一株株等待“唤醒”的花枝,已种在南门区域。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汉磨山景区综合提升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其中樱园扩建区、牡丹园计划今年3月改造完毕,迎接八方游客。同时,改造提升的梅园、荷园也计划今年底完成升级。
“这一项目的意义不在于建设,更多在于保护和提升。施工时考虑最多的就是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项目经理刘涛表示,为保护东湖自然资源,建设者努力研习植物生长习性,多次深化施工方案,力求“不打搅每一朵樱花的生长”。
平均3天给一棵樱花树“看病”
绿树葱郁、鸟鸣清脆、湖水山石掩映成趣……近日,记者由磨山南门,进入施工现场。磨山景区提升项目,樱园是重点。始建于1978年的磨山樱园,此次改造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现有樱园的优化更新,二是扩建工程。
项目经理刘涛介绍,原有樱花种植的第一批樱花,是由邓颖超赠予的,意义重大。项目团队去年10月进场,对近1000棵超十年树龄的老樱树逐一“体检”。
为呵护樱花树,建设者人工小心挖出存在病害的樱花树,使用小铲子逐一刨出根须,再根据根系情况涂抹杀菌液、生根水等“药膏”。最后,按照1:4.5:4.5的比例回填沙、泥炭土、泥土,以便更好地帮助樱花树吸收养分。据悉,建设者平均每为一棵树“看病”,需要6名专业园林工人持续作业3天方可完成。
建设者检查老樱树树根
樱园东区有一块地势较为平坦,常年累积的地下水导致樱花树根茎腐烂受损。建设者需将原有平坦地势改造成起伏高低不平、沟壑相间的坡地。但这样容易伤害樱花树的树枝。
为此,大家放弃用大型车辆运输,改为小型农用运输。一次,工人不小心剐蹭到了树枝,觉得像‘犯了罪’,立刻用专用营养液进行涂抹,定期进行换药养护。
新品种将赏樱期延长到45天
继续向前,一块高约10米的景观石映入眼帘;临湖一侧,亭桥楼阁卧于水面,景观石堆叠变幻,有重峦叠嶂之姿……穿梭其间,有着曲径通幽的美感。
建设中的新樱园
这是新扩建的樱园,位于现有樱园后方,占地2.25万平方米。扩建后,樱园总面积28.91万平方米。
樱园局部效果图
据介绍,景区内的小堰塘周边,共布置了2000多吨太湖石、3200多吨桐庐石。为保持风格统一,项目组建专家团队到浙江反复比选探勘,聘请园艺专家现场指导造型——樟树林对岸,“聚石引水,植林开涧”;以南北两座桥为界,在水线西岸垒土置石为山,卧樱拂水植于两岸,打造奇石异景的浔樱花涧。
新樱园中的樱花树尤为重要。现有樱园拥有染井吉野、关山、大岛樱、垂枝樱等30余个品种。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对于新樱园在樱花树的选择,项目专门组织专家,前往浙江、安徽、山东等地苗圃,逐棵确定引进。品种上,新樱园的樱花以中、晚樱为主,可与老樱园的早樱、中樱互补,将赏樱期由原来的30天延长到45天。
改造重点不在建设在于保护
磨山综合提升项目由5个大项构成,涵盖梅园改建、荷园迁建、樱园扩建、牡丹园景观提升以及磨山楚文化综合治理等,施工内容包括新建改建绿化、给排水管网铺设、唐式风格仿古建筑精装、配套服务设施新建及景区大门广场改造等。
雪后的樱园
“改造中,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项目经理刘涛掷地有声。
水杉,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原本设计师在湖边设计了一段挑出东湖水面的亲水平台,但湖边沿线生长着有几十年树龄的水杉,亲水平台结构施工会破坏水杉根系及周边环境。项目部最后将取消了亲水平台,设计了与亲水平台相连接的“碗”状荷花池,让荷花和背后的水杉相映成趣。
同时,为呵护东湖自然环境,项目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所有施工用水全部排入园内的雨、污系统;挖出的塘泥运往专业机构制成泥饼循环复用;施工噪音大的机械,配置橡胶垫、盖布,减少噪音产生,力图不影响景区内生物的栖居。
截至目前,樱园施工已完成80%,项目建设者正在冲刺中,计划今年3月焕然一新的樱园开门迎客,整个工程预计今年底完工。届时,东湖风景区多个景点“一线串联”,市民可在此享受一年四季的花海视觉盛宴。
东湖风景区相继升级改造
主景区综合整治预计4月完工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东湖风景区各景区相继实行升级改造。
去年8月,落雁景区闭园开始进行综合提升改造。此次改造分别为落雁湖湾湿地生境半岛、玫瑰园扩建、落雁主景区内部景观综合整治提升和绿岛驿站改造提升工程,其中,主景区内部景观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预计今年4月完工。
去年11月,听涛景区内的梨园大门、鲁迅广场、落霞水榭、屈子文化园等23个区域景点启动焕新升级,并于今年春节前开放迎接八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