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 通讯员 何金城
2月17日早上7点半,春寒未散。湖北省纤维检验局荆州分局松滋检验所的6名检验人员,正在中储棉武汉分公司的库房前,做着进口棉入库公证检验的准备。这次入储棉花都是进口棉,大多来自美国,总检验量3.4万吨。
进口棉入库,必须通过公证检验。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依据国家标准和有关规范,代表国家对棉花的质量、数量、重量组织实施检验,并出具证书。
“为国家储备棉把好质量关,容不得一丝马虎。”该所副所长刘祥林一脸慎重。
早在农历正月初六,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氛围中时,松滋检验所的检验人员们已提前返回岗位,赶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中储棉武汉分公司,投入公检任务中。
检验棉花很有讲究——因疫情防控需要,所有现场作业人员不得直接用手接触棉花;检验人员每天7点起床,8点前到达仓库,在半小时内穿戴好防护服、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并调试好设备,开始工作。
给棉花称重,是个力气活。待海关履行相关查验手续后,检验人员驾驶载有进口棉包的货车进行整车“过磅”,再将空车驶回“去皮”称重,两数相减,得到进口棉的实际重量。这些棉花最终销售时标注的重量,均采用本次入库公检的结果。每个棉包均重达200余公斤,“全副武装”的他们“闷”在防护服里驾驶、搬运,下班时贴身穿着的衣裤多已被汗浸湿,而此时,室外温度接近0℃。自2021年12月10日开检以来,至今已完成入库公检790批次、计15400吨。
测重之后,是回潮率检测。这时,不仅要有体力,还要细心。工作人员手持棉包水分测定仪,将两根长50厘米、状如长针的检验探头扎入厚厚的白色棉包。每次操作刺入深度需超15厘米,并及时读取回潮率数值,在线上传至监管平台——这样的动作检验人员要重复几百次。一天下来,他们往往累得满头大汗、手臂酸软。“国家标准回潮率不得高于 8.5%。”刘祥林介绍,检验中如发现水渍棉、霉变棉、包装“炸包”棉等,将第一时间向仓库反馈,“我们会力保检验‘零失误’,将不合格棉花挡在仓库之外。”
除了现场检测,检验人员还负责棉包取样。样品统一送至省纤维检验局实验室,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进行进口棉内在质量检测,进一步检验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品质指标。经多重检验合格的进口棉,将通过中国储备棉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平台上市销售。
省纤维检验局称,我省从2020年开始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承接国家进口入库公证检验。去年完成检验量1万余吨,今年检验量倍增。按照目前日均检验量测算,预计今年5月前松滋检验所将完成我省承接的进口棉入库公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