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程曼诗
叙乡情、讲故事、话发展……开年以来,湖北多地纷纷邀请本地企业负责人以自身视角来评价当地营商环境,各地企业家纷纷说起了关于营商环境的生动故事。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今年以来,一批批新进的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地。优化营商环境谁做得更好,不在于口号有多响亮,而在于口碑有多扎实。一个地区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怎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摆脱自说自话?最重要的一把标尺是: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正如鞋子合不合脚,穿鞋的人最清楚,在不少地区,企业评价结果甚至有“一票否决”的效力。
好口碑需要硬支撑。得到一句“环境好”的衷心夸赞,并不是那么容易。近年来,湖北陆续出台“黄金30条”“新30条”“清、减、降”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招实招,让投资者看到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迈出了口碑效应的第一步。民营企业需要政策的“阳光雨露”,但不能“只见阳光不见温暖”。优化营商环境不在于出台了多少政策,而在于政策能否踏踏实实落地,给企业带来真正的获得感。短期看,优化营商环境必须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问题;中期看,优化营商环境必须直面解决企业的问题;长期看,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是建立更好的政企沟通机制。每一个环节,每一项硬举措,都关乎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口碑。
企业家的营商环境故事,是最好的信心传递。现身说法好过说教,让企业负责人谈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更切合实际、符合市场口味。这也反向提醒相关部门,在事关市场主体的一桩桩“小事”中,不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努力把“环境好”这张牌打出去,才能真正形成口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