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中铁十一局武汉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华中盾构基地巨大的厂房内,4台两层楼高的盾构机整齐排列,正在进行安装调试,即将发往国内各地。
盾构机,也称“地老虎”,是我国交通领域价格最昂贵的高端装备制造之一,其维修再制造前景广阔。该公司瞄准盾构机维修再制造赛道,承揽订单,春节过后,位于武汉的华中基地21个工位满负荷运转,订单排到下半年。
21个工位满负荷运转
步入场区,在盾构机维修平台上只见数名作业人员正在紧张工作。“这台盾构机目前处于主驱动装配阶段,组装完毕经过调试验收后,就可以出厂交付使用了。”厂长史兵兵介绍。据了解,厂内正在对中铁十一局自有和来自中交一公局等外部单位的4台盾构机进行维修保养,即将发往西安、合肥、北京等地投入盾构施工。
盾构维修再制造基地可以对盾构机进行保养、维修或改造,让其“重焕青春”。该公司拥有华中、华东、华南三个基地,华中基地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盾构施工综合服务基地。“如同汽车的小保养和大保养一样,小保养就是进行检查、更换零部件等,或改造盾构机直径,适应不同大小隧道的施工。”史兵兵介绍,一台盾构机掘进一个项目就要进行常规保养,掘进5公里需要一次大修。经维修再制造后,使用寿命大幅延长。
厂房外的露天场地,不同直径的盾构机被“大卸八块”,整齐排列,堆满了场地。工人们或拆卸、检查盾构机的每个部件,或焊接刀具、清洗盾体。这里不仅有武汉地铁所使用的盾构机,还有来自西安、郑州、深圳、长沙等地的盾构机。
据统计,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市场上约有四五千台盾构机正在地下掘进,每一台的价值从三四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有1000台达到“服役”年限,盾构机售后市场将是千亿级的大市场,前景广阔。2020年底,中铁十一局集团依托依托在轨道交通领域积累的盾构施工和装备维修技术,成立了武汉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1年多以来,迎来突破性的发展,去年累计完成51台盾构机的维修再制造,承揽业务2.8亿元。“今年承揽势头也很不错。”据了解,公司主动跟踪武汉、长沙、深圳等20个城市30余条重点地铁工程,与铁建、中铁、中建、中交、电建等系统50余家单位开展合作。目前,华中基地的21个工位已经全部运转,工作计划排到下半年。华南、华东基地也有数十台盾构机等待维修或改造。
智慧赋能,工期压缩1月
“盾构机运行中如果出现故障,手机就可以立即预警。”“智慧盾构”项目负责人胡超超点击鼠标,将十一局城轨公司分布于全国各地项目的盾构机运行状况投放到大屏幕上,只见盾构机刀盘旋转,每个盾构油缸分区压力、推进速度等信息,一目了然。“手机装上APP,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
近年来,我国施工领域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而看似笨重庞大的盾构机也能很“智慧”。胡超超介绍,给盾构机安装上一个黑匣子,就可实现,深受市场欢迎。“这不是简单的将盾构机控制室的几块屏幕搬到网络上,而是将来自不同厂家的盾构机通过黑匣子连接在一起,并实现信息的汇集、分析,管理人员就可以实现远程查看、监控、管理。
盾构机的维修和再制造并不简单。以改动刀盘直径为例,细小的变动涉及到刀盘直径的统一和平衡性问题,各个系统也要随之调整。“目前,盾构装备行业整机自主设计和应用的国产化率达到了70%,我们也在不断研发和创新,以减少对进口部件的依赖,打破关键部件国外垄断的现状。”该公司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磊介绍,研究团队已可改造小、中、大等不同直径盾构机,并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改造。未来,盾构机将会和乘用车一样,实现无人驾驶,目前,该公司正与武汉高校合作研究。
盾构机的系统复杂,零部件达数万个,维修保养要经过拆卸、维修、拼装、调试等流程,耗时长。为缩短工期,提升工效,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热交换器除垢装置、主驱动密封安装、盾尾整形等多个维修辅助装置,大幅提升维修工效,同时,实行“单机核算”“工时管理”模式,盾构维修工期由以往平均3个月压缩为2个月。目前,该公司成为全国首批获评“盾构再制造达标认证企业”的8家单位之一,公司装备中心获评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检维修金牌班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何赟 黄雪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