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两个中心”取得积极进展,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初具雏形,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脉冲强磁场设施优化提升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居全国第一方阵……3月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2021年,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各部门加强联动,合力跑出科技强省建设“加速度”,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谋划、全力推动,构建科技强省“四梁八柱”,制定“1+4”政策措施,打出推进科技创新“组合拳”。
全域科技创新格局成势见效。创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积极进展,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引领地位进一步凸显。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初具雏形,东湖科学城核心区域启动建设并初步形成骨干路网,创新产业联动发展态势逐步显现。襄阳、宜昌省域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创新联盟组建。区域创新多点支撑不断增强,黄石、荆门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襄阳、荆门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位争先。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来源《2021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脉冲强磁场设施优化提升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居全国第一方阵。获批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数居全国第2位。新入选“两院”院士8人,居全国第4位,院士总数81人。新获批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精细爆破等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论证,在鄂国家重点实验室30家,居全国第4位。2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主持项目获奖数量居全国第5位;48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支持,总立项数居全国第3位,经费总额1.44亿元,同比增长23%。
科技创新支撑发展提质增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196.5亿元,同比增长16.9%,为“十三五”以来最高增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2%。新获批4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总数10家、居全国第3位。高新技术企业逆势增长,总数14560家,同比增长40%,新增数量两年翻一番,继续保持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发展,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14100家,同比增长90%,由全国第12位跃居第8位。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25%,继续位居全国第7位。
科技创新生态优化提升。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顺利完成,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在全国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成为国家科技成果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四个省份之一。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获批首个国家级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湖北实验室实体化建设运行模式,推行省部共建、校地(企)合作。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放权”,科研效能明显提高,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深化开放合作创新,与江西、湖南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中非创新合作大会隆重举行、获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介绍。
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科技强省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集中度、显示度,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进一步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下一步,将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聚焦聚力创建“两个中心”,构筑夯实科技强省“四梁八柱”,全力决战“科技政策落实年”“科技改革攻坚年”,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努力塑造湖北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张镧 丘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