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林晶、通讯员王欢、翁茂芝)历时8个月,武汉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终于摸清了。2月28日,从省地质调查院获悉,武汉市汉江沿岸及南岸湖泊首次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结果出炉,汉江及南岸主要湖泊水质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2021年,为摸清武汉市内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底细,落实长江大保护发展战略,在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组织实施下,省地质调查院承担了武汉市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对武汉市内汉江两岸2公里以内范围及汉江南岸的主要湖泊进行了系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汉江Ⅱ类、Ⅲ类水质占比达53.33%,保持较为稳定。后官湖、三角湖等主要湖泊的水质Ⅱ、Ⅲ类占比为76.00%,较前几年水质有了较大提升。但受湖泊周边的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用水排放的影响,部分城中湖泊月湖、墨水湖、龙阳湖的重金属及总磷指标超标,水质为V类、劣V类,枯水期存在劣化现象。
土壤质量方面。汉江沿岸带的土壤以碱性为主(pH平均值7.14),土壤质量以良好和中等为主,面积占比为72.61%。优质土壤面积占比为17.87%,主要分布在汉江两岸以及长河一带。此外,受地形地貌和成土母质影响,汉江沿岸带生态地质脆弱。
省地质调查院基础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朋介绍,受一系列生态修复举措影响,长江、汉江与后官湖等湖泊构成了一个连通性良好的生态体系,有利于生态系统内物种的迁徙和物质的交换,提升了生态系统质量,促进了汉江沿岸带生态格局的优化改善。
省地质调查院称,此次调查查明了汉江沿岸带生态地质本底,将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