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的油菜基地
无人机施肥
作为全市的产油大区,我区近年来通过机械化作业和引进新品种,加快构建油菜产、销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取得了较好的产业带动效应,油菜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效益翻番,辐射带动10万余名农民实现增收。
连日来,在崇龛镇青杠村的油菜种植基地,碧绿的油菜长势喜人,当地的农机合作社正在利用无人机给种植大户追施硼肥,以便油菜提高产量。
“我去年种了1200亩油菜,收了油菜籽20多万公斤,收入130万元。今年我用了新品种,从田里头油菜长势情况看,每亩能多收油菜籽20公斤,预计多收入15万元左右。”油菜种植大户杨华告诉记者。
我区大力实施土地宜机化改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进油菜种植机耕、机播、机收,田间管理采用机械化作业,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并在全市率先实现油菜“耕种管收”生产全程机械化。
“我们引进培育重庆市粮食集团、渝飞农机联合社等大型经营主体。推行“大企业+小农户”合作的生产经营模式,采取从整地、物资供应到机械化耕、种、收、防、烘干、储运等环节,进行全程机械化社会服务,率先探索油菜无人机播种、植保,机械化采收、机械化烘干等新技术。目前,全区油菜机械化综合率达到63.71%,每亩节本增效约240元左右。”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邓洪说道。
为更好地掌握油菜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宜区域,区农业农村委联合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优质高效油菜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推广了高产量、高含油量、高抗性、低芥酸、低硫甙“双低三高”油菜新品种。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粮油产业发展站站长刘乾毅表示,通过院地合作,我区引进了高产量、高抗性、高含油的油菜新品种,其中出油率从以前的39%增加到现在的44%,增加了5个百分点,全区平均产量亩产由以前的13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140公斤以上。
近年来,我区还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扩大油菜等油料生产的重要工作部署,持续巩固拓展全市产油大区功能作用,在稳面积、扩产能、提质效上聚力加力,积极推动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带动油菜油用、菜用、花用、蜜用、饲用、肥用等多种功能开发。崇龛镇油菜花景区也成为川渝游客追逐的热点,被誉为“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享有“重庆十大春季旅游目的地”称号。
“我们实施了20多万亩的油菜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宜机化改造工程,推进了油菜产业园建设,建成了万亩级的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五个。盘活了闲置土地,提升了耕地质量。2022年油菜种植面积29.6万亩,较上年同比增长3.49%,综合产值达到六个亿以上。”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胡广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