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船、起筐、投苗……
3月2日清晨,波光粼粼,武汉市新洲区顾畈村,一艘渔船正在播洒虾苗。半晌功夫,5亩水塘已投苗600余斤。
“这个季节,小龙虾生命力最旺盛,存活率高。”船主张双城告诉笔者,由武汉市和新洲区生态环境局推进的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清澈水质养出了上乘的清水虾,有不少虾贩来村里上门收购。
主干渠折射水体变迁
张双城今年62岁,祖祖辈辈生活在辛冲街顾畈村。这里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水洼随处可见,是传统的水稻产地。
走进村子,从村头到村尾,一条名叫木家荡的主干渠折射出当地环境变迁。
“早几年,渠水又黑又臭,垃圾密布,水面长满了水葫芦。”村民们说,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直排,最低处的木家荡成了下水道,被称为“辛冲龙须沟”。“臭气熏天,都不敢开窗户。”张双城回忆。
这样的生活环境难留年轻人,加上种粮食不赚钱,青年们陆续离去大城市打工。
如何找准发力点,改变“空壳村”落后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乡村振兴行动启动后,新上任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急在心头。此时,由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起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带来了转变的契机。
市、区局将环境整治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局领导带队摸排,了解农民的揪心事、烦心事。将反映最强烈的农村污水治理作为化解的核心痛点。
市局专项资金发挥带动效应,区、街配套,同时捆绑农业农村、土地、财政、水利等资金,对顾畈村的污水处理和环境整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黑臭淤泥被深挖疏浚,断头渠被打通,垃圾运到了转运站,雨污分离的管网接到各家门口。生活和面源污水不用出村,在村级污水处理站就可净化过滤。
一湾清水让空壳村摘下帽子
碧波荡漾,和风拂柳,主干渠两岸绿草如茵,鲜花绽放,清洁的碎石路上孩子们正在赤脚玩耍。村里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
随着生活污水被管网收集处理,脏乱村湾彻底换了模样。洪湖养虾专家王先钱,对该村的生态环境青睐有加,流转千亩土地,成立武汉腾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免费提供技术,组织村民将撂荒的水田改造成清水虾池。由于品质优良,清水虾被抢购一空。
市场走俏。今年,王先钱又成立了一家绿色虾稻米生产企业,厂房已经竣工,占地12亩,正在村里安装调试稻米加工设备。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
“每亩净收入增加近千元。”治水之后,一半村民种上了无公害稻谷,养殖了清水虾,不少乡亲还到厂里务工。几位大学生也回村子,他们与这家企业合作,拉长产业链,利用学到的高科技技术,研发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饲料开发。
据了解,新洲区去年共完成27个村的污水和环境整治,今年的整治计划正在申报中。
“治水这件实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村支书吴江能说,如今的顾畈村,环境优美,面子里子俱全,人们的生活品质和习惯正发生根本变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通讯员 韦帅 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