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严芳婷、通讯员刘甜甜)近日,武汉市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8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上榜。至此,武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达到196项(国家级19项,省级72项)。
此次公布的28项非遗项目涉及九大类别,都是近年来各区及相关单位通过普查及挖掘整理出的一批新项目。
红色非遗成为非遗保护新亮点,如武汉孩子剧团故事、黄陂红色歌谣,是“武汉红色资源中的非遗寻访活动”中挖掘出的新项目;张之洞、岳飞传说、刘歆生等名人故事,突出武汉特色;江夏湖泗窑陶瓷制作技艺、武术之乡蔡甸的天星卧功,彰显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此外,德华楼年糕、老万城酸梅汤、汪玉霞糕点、黄鹤楼汉汾酒制作技艺等,强化传统老字号保护;蔡甸新农牛肉、金口生炸鱼丸、新洲及黄陂油面制作技艺等,体现非遗助推乡村振兴;烙画艺术、锔瓷传统技艺、楚香制作技艺等,推进传统工艺振兴;张唐法针刺手法、江夏楚地菖蒲造景艺术、黄陂九佬十八匠习俗等入选项目,填补非遗领域空白。
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分别来自历史学、民俗学、美术学及工艺美术界,在非遗相关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大部分是国家级、省级专家库成员。专家们一致认为,新公布的项目具有浓郁的荆楚与武汉地域文化特色及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兼具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对于增强武汉本土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武汉市不断完善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建设,通过深入挖掘整理非遗资源,已先后对社会公布了六批武汉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一批武汉地域特色鲜明、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非遗项目纳入市级名录予以重点保护。这些非遗项目已经成为塑造武汉形象、讲好武汉故事、展现武汉风采的重要载体。
附:武汉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间文学(5项):
武汉张之洞故事(武昌区)
武汉岳飞传说(武昌区)
武汉刘歆生故事(东西湖区)
黄陂红色歌谣(黄陂区)
武汉孩子剧团故事(江岸区)
传统音乐(1项):
通津夯歌(武汉开发区(汉南区))
传统舞蹈(1项):
龙舞(金口草把龙)(江夏区)
传统戏剧(1项):
湖北高腔(武汉楚剧院有限公司申报)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天星卧功(蔡甸区申报)
传统美术(3项):
烙画艺术(江岸区、东西湖区)
布艺堆绣(武昌区)
楚地菖蒲造景艺术(江夏区)
传统技艺(14项):
微缩木雕技艺(江岸区)
金银器精雕技艺(江岸区)
传统锔瓷技艺(江岸区)
楚香制作技艺(洪山区)
双凤制笔技艺(黄陂区)
湖泗窑陶瓷制作技艺(江夏区)
德华楼年糕制作技艺(江汉区)
老万成酸梅汤制作技艺(江汉区)
汪玉霞传统糕点制作技艺(江汉区)
楚乡粉蒸肉制作技艺(硚口区)
黄鹤楼汉汾酒酿造技艺(汉阳区)
新农牛肉制作技艺(蔡甸区)
金口生炸鱼丸制作技艺(江夏区)
油面制作技艺(新洲区、黄陂区)
传统医药(1项):
张唐法针刺手法(硚口区)
民俗(1项):
黄陂九佬十八匠习俗(黄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