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刘军 何俊
硕大基坑里,桩基林立。工人们正破拆桩头,包裹其中的钢筋一根根裸露出来……
3月8日,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中韩石化)炼油厂区,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建设如火如荼。
炼油产能转型
“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是公司炼油结构调整的主体项目。”施工现场,中韩石化发展技术部部长刘旭东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项目总投资18亿元,包括建设280万吨/年催化裂化—70万吨/年气分联合装置,改造储运系统、火炬系统、供电、给排水、化学水处理等公用工程。
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油品需求增速放缓、化工新材料产品需求增长加快,新能源替代发展步伐持续加快。炼油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体现在成品油、基础石化产品严重过剩,高端化工产品短缺。炼油向化工转型已成行业主流。
适应这种变化,中韩石化加快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型——
结合炼油结构调整,通过重油催化裂解增产低碳烯烃,推进柴油加氢改质、汽柴油抽提及吸附分离等技术的应用,增产丙烯、芳烃,将油品组分转化为乙烯原料和高端化工品。2022年,企业油转化率将进一步提升,化工高端化初见成效,全年开发新产品牌号8个。
“目前,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已进入土建施工,预计2023年7月完成。它的竣工投产将有力促进中韩石化炼油结构调整。”刘旭东说。
增加乙烯原料供应
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在拆除4套旧装置基础上新建,投资13亿元,采用MIP—CGP先进工艺,按“高掺渣、低排放”设计。
“MIP—CGP工艺技术能有效提高裂解深度,提升重油加工效率,降低柴汽比,减少高硫石油焦产量。”刘旭东介绍,原装置以产汽油为主,新装置可多产烯烃,最高可将烯烃收率由19%增加到27%,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至少也能提高三四个百分点。
烯烃是乙烯重要原料。2021年,中韩石化乙烯脱瓶颈改造项目7套新建装置分批投产,乙烯产能由80万吨提升至110万吨,乙烯原料缺口进一步加大。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后,可大大缩小乙烯原料缺口,优化乙烯原料结构,提高中韩石化炼化一体化整体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
实现烟气超洁净排放
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先进性,还体现在节能减排降耗上。
据悉,该装置利用催化反应余热产生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实现汽电联产,降低电力及蒸汽消耗。运行中产生的高温烟气可回收,进一步降低装置能耗。项目气分装置与催化裂化装置组成热联合装置,气分装置所需热量全部由催化装置供给,正常操作条件不再消耗蒸汽。
项目采用国内首创“布袋除尘+亚钠法脱硫/亚硫酸钠回收”催化烟气脱硫工艺,达到烟气超洁净排放目标,基本不产生含盐废水。刘旭东介绍,新装置设计排放标准28ppm,低于国家100ppm的排放标准,减排70%。
新装置不仅实现排放大幅下降,还实现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如回收利用工业盐,不仅节省了处理成本、带来环保效益,每年还可增收上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