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物 余信兰,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2012年在第四十三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中获最高奖。2021年,他演唱的《永远的记忆》获得湖北省群星奖一等奖,现正在为代表湖北参加群星奖全国总决赛排练。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何莉莉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对话背景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和歌剧演员,余信兰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取,而且通过自己努力,让更多的残疾人也能放声自由歌唱,改变生活。从2012年起,他持续10年与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合作,指导肖琴等残疾人学习声乐。在他的指导下,肖琴连续三届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上获得一等奖。
1
父母是普通工人,
拿一人工资供我学音乐
记者:在您家能看到很多与音乐相关的照片还有奖杯,想知道您的音乐之路。
余信兰:其实走上音乐道路,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我小学是在武汉惠济路小学读的,这里的音乐教育当时在整个江岸区都是很有名。当时教我的音乐老师说,我这辈子肯定是要吃音乐这碗饭的。也许是那时候开始就展示出了一些天赋,我从学校合唱队的普通队员,唱到了领唱,后来上初中,还在武汉市艺术小人才的比赛里得了第一名。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但是看到我对音乐感兴趣,也愿意吃苦,他们也选择了陪我一起吃苦。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为了让我学音乐,父母经常是拿出一个人工资供我的学费,另一个人工资负责全家的生活,就这样坚持了好几年,直到2003年我考上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毕业又考上了研究生,才算是苦尽甘来。
记者:有一张获奖证书的装裱很特别,能讲讲它背后的故事吗?
余信兰:这是我母亲装裱的,和我小时候的照片放在一起,是2012年第四十三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证书,当时得了二等奖,一等奖空缺。这个比赛在国际上分量很重,后来第二年的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上,还专门为我和其他几个重要比赛的获奖选手举办了专场音乐会,有戴玉强、廖昌永、幺红、田浩江等业内大咖助阵。
当时我参加工作也才四五年,为出国参赛攒了差不多20万元,参赛全花光了。记得快到机场时,天气很差,一下飞机倾盆大雨,差点找不到住的地方,但最后拿到参赛选手里的最高奖,确实很高兴。
2
教残疾姑娘演唱,三届蝉联全国汇演一等奖
记者:能讲讲您和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的故事吗?
余信兰:从意大利参赛回后不久,我受老师推荐,到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辅导他们的声乐演员。当时肖琴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我指导她时间并不长,就获得了一等奖。
肖琴不是科班出身,而且和健全人相比,她学习声乐的难度更大。对声乐演员来说,要能提升水平,绕不开歌剧大师的作品,语言是最大障碍。而且五线谱是非常复杂的,有大量的表情术语、音乐符号,一首歌的曲谱可能会多达十几页,我们可以一行一行看,而肖琴因为视力原因,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因为视力原因她没办法弹琴,常人比较容易做到的找音高、音准,她只能靠记忆。学同样作品,她要比健全人多花费几倍甚至上十倍的努力。
第二次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时,我为她选择的是歌剧《蝙蝠》的选段《侯爵请听(笑之歌)》,这是她第一次唱德语歌。为练好这首歌,参赛前每次她都是到我家来学习,怕她视力不好走路不方便,我每次都是骑电动车去地铁站接她,上完课再送她到地铁站,风雨无阻。比赛的时候心是悬着的,但是结果很好,又是一等奖。
2021年第三次参加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用省残联领导的话说,“全国同行都盯着你们”,难度肯定更大,我给她选的是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我愿生活在美梦中》,这是一首法语歌,从音高、肢体、音形节奏等方面,难度更大,省残联领导听着也说“太难了”,但是我相信肖琴能做到。因为多年的指导,我知道她是一个坚强、能吃苦的姑娘,果然她又得了一等奖。
3
在地下车库录歌,流着泪录了20遍才完成
记者:我们听说其实2021年这次参赛,一开始选择的,并不是肖琴最后获一等奖的这首歌。
余信兰:是的,一开始我选的是《永远的记忆》,后来因为艺术汇演受疫情影响延期,于是就换了一首。
记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首歌呢?
余信兰:这首歌是2020年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作的,词曲作者都是武汉的文艺工作者。2021年,我在湖北省群星奖的演出中唱过这首歌,获得了一等奖。
记者:是不是让您也想到了疫情期间的很多事?
余信兰:我现在想起来都有流泪的冲动。当时我被隔离在父母家,妻子在仙桃老家也被隔离了,父母家就在雷神山医院的旁边,我每天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马路对面,进进出出的救护车和医护人员。那时候心情很沉重的。后来我拿到了这首歌,因为武汉还没解封,没办法去录音棚录制,为了找到一个安静环境,我就在地下车库把自己锁在车里,一只手拿着手机放配乐,一只手拿着手机收音,录好以后发给制作的朋友完成录制。在车子里录了差不多20遍,因为每次唱着唱着,眼泪止不住地流,最后都几乎唱不完整。
4
希望将来有一天,也带着残疾人完成二重唱
记者:肖琴能连续在三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上获得一等奖,您一定也很高兴。
余信兰:是的,其实我带的残疾人学生不止她一个,2019年我还带过武汉市盲校的三个孩子,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渴望让我很感动。他们都是很懂事的孩子,希望学到一技之长,将来为父母减少一分负担。
我觉得,残疾人要学艺术,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如何克服偏见。有些人会认为,残疾人是唱不好、学不好的,因为艺术需要灵魂撞击出的火花,需要理性而冷静的心态才能找到感觉,残疾人是难做到的。但是我接触到的这些残疾人学生,他们很理性,接受自己的先天不足,以现实为起点创造今后的生活,这样的心态就可以让他们唱好,甚至比健全人唱得更好。我现在也会对我的学生说,看看肖琴,她学习一首歌要付出多大努力,你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完成课堂作业,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学习环境?
记者: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残疾人和健全人的融合演出,令全世界惊叹,您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演出方式?
余信兰:我有过这样的想法,还曾向湖北省残疾人艺术团领导提出过,如果将来有可能,我希望能带肖琴完成二重唱演出。这其实在国外曾有过很好的设计,比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生前就带着残疾人一起登台演出,加上有合适的内容,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