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中国多地正在对超时加班问题加大整治力度。3月份以来,已经至少有北京、山东、安徽、河南、广西、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9个省份人社部门宣布,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3月29日中国新闻网)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在3月15日至5月15日期间,在全市组织开展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集中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
随后,山东、安徽、河南、广西、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也纷纷出手,开展超时加班集中排查整治,也是持续到5月15日,为期2个月左右。
如此大规模、长时间对超时加班问题排查整治,这在近年来是颇为少见的。从各地公开发布的信息来看,作为超时加班问题重灾区的互联网企业等成为重点检查对象。
员工苦超时加班久矣。在近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为此发声,呼吁遏制超时加班。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调研发现,从2019年到2021年,“996”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尤其在某些行业存在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加班现象。他建议对“996”工作制进行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同样建议加大监管非必要长时间加班,“有些岗位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不得不在八小时工作制基础上适当延长工作时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企业为了‘996’而置员工的身心健康于不顾,这是绝对不行的。”
2021年,最高法、人社部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的内容,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
从明确“996”严重违法,到开展超时加班整治,可见加班已不再是单位的“家务事”,要被依法纠偏了。目前,各地的超时加班整治行动,主要是针对强制加班、制度化加班等突出问题,将追责乃至曝光重大典型违法案件。相信通过以案说法,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也要注意的是,纠偏当前畸形加班文化,光靠集中整治恐怕还不够。运动式执法固然雷声大、雨点也大,能在加班问题上规范一阵,也可能在一阵风过后,超时加班又会故态复萌,出现反弹与回潮。因此,如何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引导企业培育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切实站在劳动者的角度,保障劳动者体面劳动,这个更显重要。
同时,也要纠正一些“被加班”与“伪加班”的不良现象。所谓的自愿加班与伪加班因为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与查处。诸如企业明面上是没有制度性加班的,但通过薪酬与考核的规则设计,迫使员工“自愿”加班加点,以多劳多得。还有的是布置加班很巧妙,比如网友反映的,上级部门周五发通知,下周一检查工作,下级部门不得不牺牲双休来准备。也有的专门在休息日开展培训之类。还有的是上司没有下班,员工就不能离开办公室,或者是将平时该干的工作放到下班之后来干,形成一种“伪加班”现象,这种加班纯是做样子,也让人身心劳累。
有代表、委员也提到,由于我国法律目前对“工作时间”的界定相对模糊,在实际中产生了大量介于工作与休息状态之间的时间,比如早会晚会时间、培训时间、待命时间等。而“无论是何种工作形式,都应依法限制加班时间。”
愿此次集中整治超时加班,能从根本上推动改变“畸形加班”现象,在全社会掀起营造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也就值得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