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审结果揭晓,包括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在内的10个项目成功入选。
始于1990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被媒体称为“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奖”。每一个考古新发现,都是一把破译未知历史谜题的钥匙。云梦郑家湖墓地的成功入选,再次证明湖北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考古大省,在中国考古发展版图上,湖北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华文明历史发掘中,湖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想的珍贵文本;年代为战国末-秦代和秦汉之际的罕见葬具绘画,填补了秦汉绘画的材质与类型的历史空白;工艺先进、时代特色鲜明的精美漆木器,堪称战国末至汉初中国漆器发展的缩影……郑家湖墓地发掘的重要意义在于,获取了一批中华文明瑰宝,极大地丰富了秦文化的历史内涵,活化了秦汉帝国大一统进程中重要节点的历史场景。
一个个考古新发现,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揭示了许多传承至今的习惯和理念的渊源,也让文化自信的根基愈发深厚。
发现文物不是考古工作的终极目的,解码文物遗存承载的文化记忆,在与历史的邂逅、对话中,激发更多人去感受文物的魅力、去追寻文明的起源、去探求文化的价值,才是考古事业往前发展的方向所在。先民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属于全体人民,考古发现需要回应社会关切,将丰富的考古信息传递给公众,激发公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热情。
曹操墓、海昏侯墓等考古发掘后,与之关联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受欢迎;“三星堆上新”,网民通过直播深入参与考古互动;河北张家口将太子城遗址作为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的中心,成为冬奥会的亮点之一……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激发了人们关注历史、探讨文化的浓厚兴趣,考古变得不再“冷门”,文物也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考古成果与公众距离越近,越能焕发更大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发掘更为精细,多个学科的介入、考古知识的普及、传播渠道的拓展,让公众得以“看见”更多的东西。考古不能停留于寻找、发现、评选阶段,同样重要的是,要找到更贴合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找准和当代人的情感共鸣点,将“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催生更多打动人心的自觉传承,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