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华、邓萍夫妇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通讯员 闫明凤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树葬、花葬、草坪葬……记者4月2日从省民政厅获悉,全省已有6万名逝者选择了这类环保葬,融于泥土、回归自然。
3月31日11时许,武汉市民邓萍携侄女在武汉长乐园撒花,祭拜不久前以“花坛葬”下葬的哥哥。而早在哥哥之前,邓萍的姐姐、嫂子去世后都是花坛葬。
68岁的邓萍昨日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与丈夫陈春华已做出同样决定,决定在百年后也选择生态葬。
家中三位离世长者选择花葬
3月31日,两名逝者的骨灰,以“花坛葬”长眠于长乐园陵园。
11点整,轻柔舒缓的音乐声里,礼仪师小心翼翼捧护着骨灰袋缓缓前行。他们神情肃穆,以崇敬之情为逝者迎灵。
家属在礼仪人员引导下,手提小篮到安葬区撒花祭拜。陵园内山花烂漫,绿意融融,两位逝者化作春泥回归自然。家属邓萍带着侄女邓秋梅,在细雨微风中含悲送哥哥最后一程。
就在举办仪式的不远处,邓萍的嫂子于2017年也是环保葬长眠于此。而在距长乐园50公里外的石门峰纪念公园,9年前,邓萍的姐姐是家族中第一位选择生态葬的逝者。“那是2013年春,67岁的姐姐离开后,我们在楚天都市报上看到石门峰推出生态环保葬。”邓萍与丈夫陈春华对记者说。
“我们主张厚养薄葬。”陈春华说,子女应在老人生前多尽孝,让老人活得幸福快乐,离开之后让其回归自然。9年前,邓萍的姐姐晚年独自一人,身体状况不佳,一直是他们夫妻俩在悉心照顾。
夫妻俩决定去世之后生态葬
在江岸区花桥街聚财社区花西公寓大院,陈春华是有名的孝子。去年,96岁高龄的母亲去世半月后,他被邻居关心询问母亲身体状况,才将母亲已离开下葬的消息说出。
大院里,母亲生前好友见着陈春华夫妇,扬起拐杖就要教训他们。“我们向居民朋友分享厚养薄葬的观念后,大家都理解并表示以后也要这么做。”陈春华说道。
今年春节,一大家人来到陈春华家中团聚,夫妇俩向年轻的晚辈们宣布重要决定:他们百年后,要采用生态环保葬形式回归大地。今年68岁陈春华与妻子邓萍是青梅竹马,两人是同年同月隔天生,邓萍比丈夫仅仅大一天,如今已相濡以沫42年了,“这么多年,我们的生日都是在凌晨12时过,这样就可以同年同月同日了”。
陈春华夫妇的决定也影响着大院里的更多老年人。3月29日,陈春华将哥哥骨灰提前送至长乐园,回来时已经是夜晚7时多,不少老人在平日聊天的地方等他,听他讲解生态环保葬的环节,如何办理等。
“生前这么早就决定将来下葬的方式,会不会有些忌讳?”记者忍不住这样问陈春华。他回答:“人在生前清醒、理智的情况下,提前安排好后事,更有利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以最隆重的礼仪致敬逝者
生态环保葬有花葬、树葬、草坪葬等,将骨灰撒散或采取可降解容器深埋,不设硬质墓穴、墓碑等。文明环保,更减轻了逝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4月2日,记者从湖北省民政厅得知,武汉从1997年起推行环保葬,目前已有14家公墓开设有生态安葬区,荆州、黄冈、宜昌等地也在推行,总共已有约6万名逝者选择以此方式回归自然。
“生态葬这种不留骨灰,没有坟头,加之廉价墓地、经济适用墓地标签,可能让一些人觉得没有面子。但我们陵园采取的是隆重的仪式。”武汉长乐园负责人告诉记者,选择生态葬虽说是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但陵园却是要以最隆重的礼仪向逝者致敬。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保葬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使安葬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殡葬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