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博士幸运换肾后写下“感谢武大” 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晗 周鑫)武汉大学博士生张宜梁,家庭贫困却长期患有慢性肾炎,近几年恶化为晚期尿毒症急需换肾。他回到母亲的老家重庆并在多家医院登记,等待移植器官,他的导师得知后,为他在武汉的医院登记排队,并通过各种渠道为他争取最大帮助,医生也为他争取了10万元医疗费用补贴。3月9日好消息传来,一个和张宜梁非常匹配的肾源出现,他立即从重庆赶往武汉完成了肾移植手术。4月5日康复出院前,他写下“感谢武大”,向帮助他重获新生的医护、师生们致敬。
博士罹患尿毒症 武大师生为他发起募捐
27岁的张宜梁是福建人,父母务农的他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他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7年,他从西南大学毕业后,免试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博连读。作为别人眼中羡慕不已的“学霸”,张宜梁却有鲜为人知的隐疾——10多年前他查出慢性肾炎,长期通过药物控制病情,每年他都要去医院检查肌酐等身体指标。2020年底,他的肌酐值超过正常值5倍多,双脚出现肿胀,被确诊为尿毒症,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出院后,靠药物治疗的张宜梁,肾功能依旧没有好转,肌酐指数一路飙升,去年上半年,他不得不暂停学业,向学校请假后回到母亲的老家重庆,进行透析治疗。
眼看病情逐渐恶化,医生建议张宜梁尽早进行肾移植手术,心急如焚的父母打算捐肾救子,然而年过六旬父母均查出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并不适合捐肾。此时留给张宜梁的“重生之路”只有一条——在全国器官移植分配与共享系统登记排队,等待合适的捐献器官进行肾移植手术。
为了早日进行器官移植,张宜梁的父母为他在重庆市5家医院登记排队。虽然离开了武汉,但他的导师和同窗们并没有忘记这样一位与病魔抗争的“张同学”。6月中旬,张宜梁的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生科院教授王琰联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中心王彦峰教授,帮助张宜梁加入移植预约等待名单。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们不愿我们的同学卧榻不起甚至离我们而去……”得知张宜梁家境贫寒,无力负担50万元的治疗及后期手术费用。武汉大学生科院研究生会也向师生们发起了倡议书,辅导员余丽等师生在校园内支起募捐点,竭尽全力为张宜梁筹集善款。
肾移植手术成功后写下“感谢武大”
在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下,筹到善款27万元,他的导师还帮助他在生科院还为其发动了捐款。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中心首席专家叶啟发教授得知手术费用还有较大缺口,主动与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联系,为他争取到了10万元医疗费用补贴,基本凑齐了透析以及肾移植的费用。经历了半年多的等待,3月9日晚11点左右,正在梦乡的张宜梁被电话铃声叫醒,中南医院移植登记与随访数据管理员罗锐高兴地通知他,经过全国器官移植分配与共享系统比对,一个与张宜梁非常匹配的肾脏供体出现。张宜梁和母亲立即在网上买好最早的高铁票。第二天5点多从重庆出发赶往武汉,中午1点多抵达武汉后住进中南医院病房。当天晚上,中南医院移植中心王彦峰教授、范晓礼副主任医师等医护人员立即为他实施肾脏移植手术,手术后,张宜梁接连闯过感染关、排异关、营养关等关口,身体状况逐渐平稳并转回普通病房。
“没有母校的师生和医生们,就没有我的重获新生。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4月5日,张宜梁康复出院前,范晓礼等医护人员为他送上鲜花,祝他重获新生。张宜梁向医护要来纸笔,激动地写下“感谢武大”、“感谢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
范晓礼表示,张宜梁的移植手术非常成功,身体恢复情况也比预计得更好。回家后经过一段时间休息调养,就可以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