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张晨)4月2日,中国科协下发《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此次全国共有800家单位入选,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物馆获批命名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科普基地由张启发院士领衔、50余位教授为骨干、全员参与的科普团,大学生科技协会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协会。数十支师生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社区常态化开展转基因等科普宣传。科普基地还新建了“转基因水稻”虚拟现实(VR)体验空间,举办作物遗传育种史与转基因科普展,开设专题科普博客和公众号,编纂《转基因作物与我们的生活》《狮山兰芷》《转基因与我们的生活》等科普读物。基地致力于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12年来开展“寻找未来科学家”等科学普及活动惠及10万余人次,走进中国科技馆和中小学课堂等开展讲座近200场,建立武汉市长春街小学等10余所校外科普基地。
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收藏了园艺、林学、水产、畜牧、兽医、土壤农化、植保、农学等相关专业的各类标本资源近30万件,集教学、科研、科普功能为一体。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利用科技周、科普日、校园开放日、节假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共享科普阳光”“ 移动博物馆·科学零距离”等科普教育公益活动,定期组织特色馆藏馆外巡展,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博物馆先后获得了洪山区教育科普基地、武汉市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命名。
据了解,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由《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成员单位、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协会负责推荐,由中国科协组织评审,经公示无异议后,由中国科协予以认定命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颁发证书和牌匾。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五年认定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旨在组织、鼓励各类机构参与科普活动,依托各地域和各领域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资源要素,通过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全社会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