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十年禁捕,让一直以捕鱼为生的朱立新失去了生活来源。他已经52岁,15岁开始在洞庭湖中的一个名叫澎湖潭的地方,与父亲一起下湖捕鱼。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经济全靠他捕鱼维持。朱立新原本有一个完整的家,女儿在长沙读书,母亲在打理一些家务,但自从与妻子离婚后,加上国家的禁捕政策出台,他心中的生活已天翻地覆,失去了昔日的平静。
立新天地,也许名字里就注定了朱立新要面对这一局面。全面退出往日的捕鱼改换其他工作,对于一个渔民来说,确实面临诸多困难。但这种困难重重的背后又可以让人进入另外一种升华。朱立新当时就想,即使不准捕鱼,在湖洲找一个地方养殖猪应该不是问题。但这一想法,让环保政策否决,他所在的地方是洞庭湖的核心区,核心区是不准规模化养殖家畜类。养殖的申请报告提交后的几天里,朱立新确有些郁闷,但他创业想做点事情的心情占据上风,始终有一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后来他通过与当地村委支部李书记以及帮扶组的沟通联系,在当地某镇顺利租赁流转土地280亩,进行稻田综合配套种养,一季种水稻,一季养殖小龙虾。2021年刚开始的第一年,因为不熟悉种水稻的看水、治虫等等环节,尽管产量比专业种粮农民少产,但一年下来也有好几万元纯收入,加上小龙虾的配套间养,也有了另外的收入。为了更好地巩固这一事业,他与当地的近30户农户签字定下了长期土地流转合同。为了支付土地流转资金,朱立新找了所有关系到处找亲友借。村委李书记为了支持他创业,自己的三个月的工资加其他凑合了1万元。环保局帮扶干部杨长伟也是帮他联系银行跑贷款,想方设法为他保障农资生产所需。沅江市一帮一办公室在核实情况后,按照“帮扶政策二十条”落实相关补贴。
朱立新最大的心愿是度过创业期启动资金的困难,目前通过各方帮扶已经解决基本问题。在小龙虾收购加工期间,他还请一些退捕渔民帮忙并支付了工资,从另外一个角度安置了渔民就业,多的时候有几十个渔民。
朱立新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创业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