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包东喜、通讯员何博
4月12日10时许,武汉市吹起大风,东湖高新区关东街韵湖社区应急服务站副站长梁鉴鸾仔细查看社区棚架、广告牌等搭建物,排查安全隐患,挨家挨户上门提醒独居老人关好门窗,注意安全防范。
据天气预报,武汉市12日傍晚至夜间有大到暴雨,并局部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和冰雹。此前一天,武汉市应急办、减灾办发布通知,要求各区、各单位做好大风强降雨天气防范应对工作,随之各部门、单位以及全市1400个社区纷纷展开了行动……
发布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规则地铁遇险可先停运再报告
去年8月,为加强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避免和减轻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武汉市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规则》,对灾害性天气的事前灾害预警、事中应急处置、事后恢复、支持保障做出了明确规范,确保提高灾害性天气应对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应对工作规则》明确,各区政府、各部门和单位接到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后,应当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高音喇叭、显示屏、广播等及时向社会公众传播。学校、医院、商场、机场、车站、港口、码头、集市、体育场馆、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收到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后,应当及时向受影响的公众传播。广播电视网络媒体、通信运营商等媒介应当及时、主动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布和传播方式。
《规则》中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红色为最高等级。对各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级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预警响应措施进行了细化。值得一提的是,《应对工作规则》明确,“遇突发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驾驶员、车站行车人员可以先行采取紧急安全防护措施(含停止运行、疏散乘客等),再按照规定报告。”
随着《应对工作规则》出台,武汉市应急管理局还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组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编制极端恶劣天气下城市运行保障预案,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建局、市交运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等37个部门和单位均结合自身职责,针对不同场景,提出应急响应措施。一旦出现具体灾害,各方将按照《应对工作规则》和相应预案进行针对性的响应,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多方合力 沉着应对灾害性天气考验
《应对工作规则》出台不久,武汉很快就遭遇考验。去年8月20-25日,武汉遭遇一轮强降雨天气,气象部门连发大风橙色预警和暴雨橙色预警。全市供水、供电、供气、地铁、公交等重点城市运行保障单位均按照预案进行了应急准备。8月24日上午10时许,因雨势过大,武汉地铁7号线新河街站值班站长判断B出口外路面积水将持续加深,于是安排车站工作人员前往站外铺设沙袋。仅10分钟时间,工作人员合力在出入口左侧铺出一条“沙袋桥”,保证乘客正常进出。据了解,当天为保障地铁按时通行,全线网9条线路提早启动行车,运营列车提前出库;相关行车重点设备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50余个出入口、接口紧急安装了防淹挡板、堆垒沙袋近万个,同时实行专人值守,确保了大暴雨期间安全。
应对灾害性天气,除了各部门和相关单位认真做好准备,抓细抓实各项防灾减灾救灾措施,如何落实到社区基层同样也很关键。从去年初开始,武汉谋划在每个社区建设社区应急服务站,就近为社区群众提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服务,打通应急“最后一公里”。到去年11月底,全市约1400个社区应急服务站建成通过验收,实现全覆盖。社区应急服务站成为武汉市基层应对灾害性天气的主力军。
今年2月7日,一场暴雨突袭江城。为了应对这场大雪,武汉市2月6日已经启动气象灾害(暴雪) IV级应急响应。在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的统一调度和督促协调下,武汉市近1400个社区应急服务站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并及时通过社区大屏、微信群、宣传栏等多个渠道预警信息,加强值班值守,持续关注脆弱人群安全,全力做好扫雪清雪工作,保障市民安全。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2月7日凌晨,江岸区谌家矶街道天兴花园社区书记、社区应急服务站站长张建文发现外面白雪皑皑,就开始四处联系,很快就组成了一支由物业安保人员、社区应急队员、志愿者们组成的100多人的应急铲雪队伍,在社区内的主要道路和出入口上铲除积雪,保障居民通行。“我们早就接到了通知,准备了10吨多的融雪盐和700多条草垫,还安排了应急队员值班备勤,所以雪下来了一点也不慌。”张建文笑着说。
“今年2月7日应对暴雪,今年3月16日应对强降雨,马上4月12日暴雨要来了,现在碰到这种灾害性天气,各个部门对照应对规则与预案,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心里有谱,行动有序。”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放心,下大雨我一定不外出。”4月12日,韵湖社区71多岁的独居老人王婆婆与上门问候的社区应急队员亲切地聊天。她说,恶劣天气前社区都会上门提示安全风险,“有社区的关心,我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