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蓉
我还在老妈肚子里时,唐诗宋词的启蒙就开始了,胎教内容总是循环播放“李杜”诸人的诗词,翻来覆去折磨了大半年之久。初来人世间的我,第一声依然是哭声,不是“床前明月光”。后来,老妈想给我取名为“子瞻”,因为老妈是苏轼的铁杆粉丝,想沾点大师的喜气。但是,老爸不同意,说“瞻”字太难写了,等我把名字写完,别人早已把选择题做了大半,老妈想想觉得有道理,叹口气放弃了。
上小学之前,老妈只要得闲,就教我背古诗词。记得幼儿园的六一汇演,才5岁的我朗诵的是《兰亭集序》,当我摇头晃脑背完时,台下掌声雷动,老妈更是激动得无以复加,以为她的文学梦有了继承人。
等到上小学,老妈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不停地读背写之中,我越来越反感语文。古人才是麻烦,送别就送别,干嘛写那么多诗让我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更离奇的是有一首诗题为《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送别诗,光是这个题目我就背得大汗淋漓肚子疼,绕来又绕去不就是“再见”嘛!
为了让老妈死心,我愤愤地对老妈说:你看,写诗的人都姓唐,写词的人都姓宋,写曲的人都姓元,我又不姓唐也不姓宋也不姓元,看来我什么也不会写了!老妈斩钉截铁地给予否定:李白不姓李吗?杜甫不姓杜吗?他们的名字前加的“唐、宋、元”是朝代,与姓无关。没办法,诡计没成功,读背写的日子依然继续。
背背古诗就算了,老妈对书写要求亦高,常告诫我:字要有体,要有笔力。我反问道:那谁的字写得好呢?老妈答道: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我不屑一顾:你把他们的字找来我看看。老妈找了一些,我认真地看了一会,正色道:柳、颜的字是好,可王羲之的字,要是我们的老师看了他的作业,肯定要他重做,还要罚遍数的!写的什么字呢,乱七八糟,认都认不清!老师最讨厌这样的潦草字,说学习态度不好,要找家长呢!王羲之的字是不是被老师罚遍数,才写成这样潦草的啊,可怜可怜……这番话的后果是老妈直接把我送到一位书法家那里拜师学艺,直到笔力达到要求为止。
读罢诗词再读文,老妈特意买来《三国演义》,一回一回地读给我听,一个暑假过去了,此书也讲完了,老妈问我的收获,我嘴一撇:不就是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打了一本书吗?最后,我问了一个“到底是诸葛亮聪明还是孔明聪明”的问题,差点让老妈痛打一顿,孺子不可教也!
更可恨的是老妈还开有作文专栏,专栏里那个不会写作文的人永远是我的名字,始终以傻白蠢的形象出现。老妈呢,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讲作文技巧,这个作文栏目开了十几年了,如今还在开,我呢,还是傻白蠢……哎,咋说呢,在老妈的栏目里,我的作文水平这里不是有问题,就是那里有问题,反正从来没进步过!
熬到高考毕业,填志愿时,我选择了以数学为主的专业,从此老妈鞭长莫及也。不过,现在老妈的关注对象,换成了那时和老妈一唱一和批评我的老爸。什么叫“咎由自取”,这就是实例。听听,老妈又在批评老爸:你看你,李杜的诗不读,苏辛的词不懂,花草也认不得,岂不是白活了一辈子?老爸赶紧承认错误:“是的是的,白活了,我白活的那一部分都给你活了,还不满足?没有我的无知哪能衬托你的丰富呢……”老爸很聪明,如果不顺着话说,待遇可能和我一样,整天研究计算机“路径”的老爸,哪是我妈的对手呢?不比开口,只用服。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经老妈20年来的文学熏陶,咱家的书卷气,还是有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