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数据,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5%,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六保”之首,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焦点之一。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预期,也是稳民生,稳信心。
稳就业,首先要保住市场主体,守住就业基本盘。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顶梁柱”和主力军,保住市场主体就能守住我国就业的基本盘。一方面要注重精准施策。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垄断型企业,解决就业岗位相对较少,而中小企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可以解决更多就业岗位。因此要有选择的帮扶,加大对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另一方面要注重优胜劣汰。当前,除减税降费政策外,信贷支持是力度较大的帮扶政策,中小企业可以申请贷款展期,但这很可能导致一部分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将被市场淘汰的“僵尸企业”又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因此,救助中小企业要掌握好力度和节奏,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帮扶,不能一概而论。
稳就业,要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持续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加速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也带动了就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更多集中在第三产业领域,应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力度,制定一系列减税降费、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等惠企纾困政策,切实扩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政府在职业技能培训、新职业认定等方面,应同等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不能“厚”制造业“薄”服务业。在推动就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应降低传统产业就业者的退出和转换壁垒,提高劳动者再就业能力,最大程度防范结构性失业风险,使其适应技能转型和环境变化。
稳就业,要针对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需求差异,实施精准就业扶持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新就业形态”龙头企业建设实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从事直播带货等新职业积累经验。此外,通过企业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对疫情高风险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建立帮扶基金和招聘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消化高校毕业生存量。针对农民工群体,可考虑依据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远近制定分类就业帮扶政策,满足不同区域农民工就业的需要。针对近郊村农民工,通过互联网知识和技能应用培训,帮助农民工快速融入“新就业形态”行业,提升城市就业稳定性。针对远郊村农民工,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培育本地农业特色产业,帮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就一定能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好,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春丽(武汉武昌)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