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李小丹 实习生 吴雅楠
2022年初,遥远的西北捷报频传,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九部抓总研制的某型号,在两次实物竞标试验中圆满成功。
“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4月21日,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科技委副主任胡胜云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时表示。
胡胜云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近两年,胡胜云担任总师的几个新型号相继试验成功,连战连捷。近日,胡胜云获得“航天科工集团2021年度航天报国杰出贡献奖”,他带领的项目团队获得“航天科工2021年度航天报国英才奖(团队)”。
关键传感器成本降低50%
“每一次大型试验,只要胡总在,大伙就觉得心安,对成功充满信心。”主任设计师钟志文说。
航天工程是系统工程,一丁点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试验失败。作为型号总师,胡胜云对型号里的事、团队里的人了如指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洞若观火。
“一次型号成功不代表型号就成熟了,要常怀敬畏之心,把责任感、使命感转化成踏踏实实的行动,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把技术吃透,才能确保次次成功。”胡胜云说。
在他的团队里,大家都有一股“想干、能干、干成”的精气神。
“胡总了解各分系统,有很强的总体把控能力,会通过总体方案的优化,让各分系统都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实现总体最佳。”钟志文说。
大家眼中的胡胜云,在关键问题上敢于决策,给人大刀阔斧的利落感。
“只有理论上的清醒,加上对技术的十足把握,才能做到决策上坚定。”胡胜云说,要实现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靠技术创新,产品的高质量和低成本代表的是技术高水平。
在某型以低成本、高可靠为显著优势的型号里,正是依靠多项关键技术的创新,才实现技术方案的设计。
副主任设计师罗伟介绍,该型号运用了某种新算法,通过对多传感器数据的信息融合,将其中一项关键传感器的成本降低了50%,相比传统算法将精度提高了近4倍。
在胡胜云的带队下,团队奋力攻关,该型号实现了某关键部件从组装到一体化的飞跃,将产品成本降低40%,且大大提升了该部件运行的可靠性。
10天左右,团队完成50余轮试验
创新意味着挑战和风险,从方案设计到工程成功,必须有效识别并控制风险。
对于怎么识别和控制好风险,胡胜云说:“要小心求证,讲科学,靠试验过程和数据说话。”
2021年8月,在某型号方案论证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严酷的工作环境,以及低成本的需求,基于前期预先研究的成果,团队决定对某关键部件采用一体化方案。
一体化将带来机器化、无人化、少界面、高可靠、低成本等多方面的优势,然而,方案怎样实现?这是一片无人区,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要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从方案设计到成品交付,期间还要完成各种单项试验。”胡胜云说。
在胡胜云的带领下,大家按照时间节点倒排计划。
首先完成原材料的筛选,从10多种材料中,根据性能指标参数,选出三种,然后进行零部件验证。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团队完成50余轮试验。
接着制备工艺件,对各部件使用性能、承载和密封能力进行测试。一切顺利,两个正式产品提前交付总装。
然而,一天下午4点多,设计师接到工厂电话,说在检验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产品出现裂纹。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进行试验了。胡胜云迅速冷静判断:技术方案应该不会有问题,是不是工艺流程上出了问题?
副主任设计师王亚洲带着项目组同事,立刻去工厂查看整个工艺流程记录。经过一个通宵的紧张排查,发现出问题的产品与前期试验的产品相比,在某道工艺一致性上存在差异。
团队立即紧急细化工艺文件,将已交付的产品返厂,投产新产品多线并行,终于赶在节点前顺利交付。
“干航天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干好干成了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湖北父老乡亲的期盼。”胡胜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