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付志林、夏同静)在罗田北部,有这么一个小村落,最高处海拔近千米,以古著称。境内古村落、古树群、古城墙、古梯田入眼就是,一年四季有景,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说起来是不是令人心驰神往?
的确如此!今天的白庙河镇潘家湾村人已经成为国家3A级景区里的居民,他们也觉得自己身在一个好地方,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但如果让时光倒流,回到从前,潘家湾又是一个外无人知、内无人爱的“山旮旯”。
潘家湾梯田。通讯员 供图
忆从前,最想的就是路
“罗北不差山,就差路!”回忆当年,在该村当了三十余年支书的潘道声说道。老人今年61岁,去年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休,对潘家湾的“苦难历史”最有发言权。
1996年以前,村里连条机耕路都没有,想要买东西,就得越过沟沟坎坎,耗费一个半小时才能走到肖家坳。下山的时候还好,回来时都是上山路,肩挑背驮,累得够呛。所以没事的话,当时的潘家湾人很少出世。
该村杨家冲山顶只有两户人家,左足英今年73岁。公路“诞生”之前,老人就连集镇都没有去过,差不多50余年没下山。
艰难的山顶人生活让人苦不堪言。山旮旯里,田地不多,还都是在山边沟坎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勤爬苦做,有时却连身上衣口中饭都没法保障。
这些老房子见证着过往。通讯员 供图
物质生活困乏不说,精神生活更没法谈。老支书说:“村民不下山,山下人也懒得上来,常年就是本村甚至本组本湾的那几张面孔。”
村民天亮下田,天黑上床,过着毫无乐趣、与世隔绝的生活。
没有人愿意“高攀”山顶人,村里青年娶媳妇成了大问题,有的一家人几条“光棍”。真的是高处不胜寒,潘家湾人常常会感到自卑,被困在山中憋屈难受。
“那时候真的想有一条路呀!做梦都想有一条能修到家门口的路!”潘道声说,路,成了所有村民的期盼,成了所有村民走向新生活的希望。
今日潘家湾。通讯员 供图
看今天,最爱的还是路
“第一条水泥路是2007年12月上旬通车的!”时隔15年,潘道声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个特别的日子,3.15公里3.5米宽的水泥路修到了村部,潘家湾人梦想成真了。
潘家湾人走出来,不少看稀奇的“陌生人”进来了。路,拉近了潘家湾和外面的距离,让潘家湾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山顶人”的生活大变样了。
2016年国庆节,潘家湾人满为患,有一天,6台从鄂州、黄石、武汉等地赶来的大巴,600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让村民们措手不及。
春看水,夏看绿,秋看黄,冬看白,就着那些一年四季都绽放着无穷魅力的古寨、古城墙、古村落等人文景观,来潘家湾的人从无虚行,她的芳名也越传越远。
妇女主任说家乡。通讯员 供图
2017年,赞比亚大学生“闯进了”传统古村落;2018年,一位英国来宾也跑来“相亲”,考察山地旅游……潘家湾再也藏不住了,越来越多的“追求者”踏破了“潘家门槛”。
那条立下汗马功劳的3.5米宽村道也该“荣退”了,2020年,县农村公路管理局、镇政府联手对村道进行提档升级,一条6米宽美丽农村路定刚上线,每个组、每个塆都有了硬化路,还有了路灯,路到家门口,灯到屋跟前。
“如今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山寨了,县、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我们的生活彻底翻身了。”老支书说,现在4.5米宽的水泥路到了左足英老人的家,要上街,坐上车20多分钟就能到。
这条路,对三组杨希民一家感触更深。他们家原来住在偏远山边,病困交加,没路时日子过得艰苦异常。自从有了路,一家人搬到了村集上,开起了商店,买了一辆农用车,在这路上来回跑运输。
老支书谈潘家湾巨变。通讯员 供图
如今杨希民一家住进了140平米的两层楼房,还种上了天麻、茯苓,去年收入超过了30万元。这样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农家乐、民宿、中药材种植,700多人的潘家湾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万元。
去年3月,昔日的穷山旮旯换了身份,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游客中心已建成,梯田游步道正在建设中,明天会更好。
路,把潘家湾带进了现代生活,在潘家湾人心中,最不忘的、最爱的还是家门口的这条路。
据悉,罗田县正在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白庙河镇勇当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全县掀起了一股创建热潮。
农村公路串起潘家湾。通讯员 供图
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张志强说:“群众叫好的农村路,能给群众带上富裕路的农村路,才是最好的‘四好农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