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喻登科)4月24日,记者从武汉市交通学校获悉,该校校友蔡江讯毕业5年间,通过技能高考考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二战”考研被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录取,走出了从中职生到双一流高校硕士生的“逆袭”之路。
蔡江讯老家在孝感,父母在汉做小生意,作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从小就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2014年,17岁的蔡江讯考入武汉市交通学校学汽车专业就读,为了补贴生活,在高一和高二时,他利用双休和节假日打工,在硚口区一家餐饮企业端盘子、发传单。从学校到打工点,光是车程,来回一趟就要4个小时,每天有90块钱的收入。这笔钱加上学校每年的中职生国家补贴2000元,让他在中职的三年实现了自食其力。
打工过程并非只有金钱上的收获,通过和主管的交流,他更明确了未来的规划——上大学。
“主管是大专生,工作十年,靠自己买了房和车,还有公司分红,他鼓励我进一步升学。”蔡江讯说,这是他当时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高三时,他选择备战技能高考,还和6名同学组成了“学习互助组”。
很快,他就遇到了难题。按照当时的政策,技能高考并未开设汽车类方向,蔡江讯只能临时转学钳工,此外,他的数学科目底子薄,要实现升学,必须下苦工。
为了帮助学生,学校老师牺牲休息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技能高考前的寒假,蔡江讯手上有两把钥匙,一把是实训室的,一把是教室的。白天,实训教师喻汉芳指导钳工实操,晚上,数学老师董源平给学生补数学,这样的无偿补习持续了20多天。
最后,6人学习小组中,有4人考上了高职,蔡江讯和另一个同学考上了本科。
进入大学后,由于《机械原理》、《工程制图》等一系列的专业课蔡江讯在中职阶段就接触过,他比普高考入大学的同学上手快、学得好,良好的学习反馈也让他越学越有动力,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都是一次过,参加数学建模大赛获得省二等奖,还申报了专利。
大三时,他决定考研,但是一战失利了。这期间,武汉市交通学校数学老师董源平组织了一次学生聚会,席间,他鼓励蔡江讯不要放弃考研的梦想,“再努力一次,也许就成功了!”
聚会后,大家组建群聊,群名就叫“董老师的学生”,分享生活动态,在学习上相互监督、激励。经过又一年的苦读,蔡江讯最终被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录取。
“蔡江讯二战考上吉大的研究生的消息发出,群里就沸腾了!”董源平说,平常上课时,老师们用优秀学生的案例激励学生勇敢追梦,现在,蔡江讯从“追梦人”,成了学弟学妹的“造梦人”。
蔡江讯至今都保存着武汉市交通学校的学生卡,这张已模糊不清的学生卡,承载着他8年的青葱岁月,更是他无悔的奋斗记忆。
“亲身经历告诉了大家,决定明天成就的不是昨天,而是每一个奋斗的今天。越努力,越幸运!未来有无限可能!”蔡江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