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卢楠林 施桥员
今年以来,房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发展突围,依托发展优势,塑造乡村“形、实、魂”,奋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之路。
建强组织筑堡垒,塑造乡村之“形”
昔日,塘埂村是全县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信访问题频发,据村民介绍,有过2年更换4个村书记的“历史记录”。
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金靠舵手。为解决塘埂村这个“愁心事”,土城镇党委借助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和村“两委”换届的“东风”,重新“排兵布阵”:一方面,动员群众评价好、带头能力强的原村书记王强回村竞选;另一方面,极力推荐已经培养成熟、责任心强、积极性高的年轻干部,为塘埂村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
如今,走进四月的塘埂村,谁也不会把塘埂村与“软弱涣散”“信访问题频发”等标签联系到一起。地栽木耳基地的村民们正紧张有序地搬运菌袋,虎杖育苗基地长势喜人;新建茶园和老旧茶园改造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山羊规模化养殖基地雏形已现,塘埂村的产业发展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党建引领产业强 充盈乡村之“实”
“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群众急难愁盼的公益性小微项目都无法如期实施,这让我们村干部很没有底气。”塘埂村一名村干部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了让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塘埂村“两委”立足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探索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因地制宜,依托邻村地栽木耳辐射效应,发展地栽木耳80亩;抢抓县“七大产业链”发展机遇,新建茶园400亩,改造老旧茶园88亩;大力引进市场主体,种植中药材200余亩;鼓励村民发展传统种种植、养殖业,种植烟叶200亩,养殖山羊2000余只。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发展,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的困境,也让村民看到了村“两委”干事创业的决心,看到了致富增收的希望。
“两年前,村里路上的垃圾都没人管;如今,连大喇叭都不用,村民就‘自告奋勇’来干活。”塘埂村党支部书记王强高兴地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塘埂村依托基层党的建设,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抓班子兴产业,探索出党建引领下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完美蝶变。
党建引领文化兴 铸牢乡村之“魂”
村子面貌要改变,不依靠群众可不行。王强知道,要改变村子的面貌,就必须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带好头、当好表率,带动群众共同参与。
为此,塘埂村立足群众需求,积极整合党员、志愿服务者等资源力量,组织开展各色各样的文化活动,以文化感染群众,以活动凝聚力量。
出台《培育人情新风促进乡风文明管理办法》,明确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村级干部等11类群体责任,对“由谁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等作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近年来,该村在上级支持下投入50多万元,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设农家书屋,并收纳各类型图书3200多册,成立农民文艺团1支,依托乡村大舞台,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0多场,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2次,开展各类演出4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总结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乡村文化建设体系,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塘埂村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日益加强和完善,不仅提升了党建文化的战斗力,而且为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展现才艺、实现梦想提供了平台,让群众享受到了文化带来的幸福感、快乐感和实惠感,在房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彰显了党建文化的红色自信、内涵自信和活力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