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通讯员 胡杰
五一假期,对于武汉动车段的“高铁称重师”们来说更加忙碌。按计划,他们五天里要称重、调试16节动车组,比平时的工作量要多。
“高铁称重师”,这份职业正是随着我国高铁事业飞速发展而出现的新职业。目前,全国的“高铁称重师”加起来不超过100人。
用特种设备为动车“称重”
5月4日,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武汉动车段动车检修车间。
103道上,一节断电的动车车厢被专用车辆推动着,缓缓驶向前方车间里的称重台。不到半分钟,这节动车车厢稳稳地停靠在指定位置。
一眼望去,称重台平平常常,只是钢轨两边各有个半米深的坑道。武汉动车段动车检修车间称重尺寸组组长于一和4名同事下到坑道里准备作业。
于一笑着说,“称重”的秘密就在钢轨上。
原来,钢轨上布设了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与钢轨融为一体,通过地下电缆与车间里的专用显示器相连。动车车厢驶入时,8个轮子稳稳地压在钢轨传感器上面,系统开始为动车车厢“称重”。
很快,显示器上就跳出各种数字,并出现了红色的预警。于一说,每个车轮的受力大约为5吨,左右相差一般不能超过4%,否则高速行驶的动车组就有侧翻的风险。
红色的预警显示,有个轮子的1轴与2轴数值相差过大,必须调试。
见此,于一猫着身,将头探入车底,手拿测量尺测量空气弹簧、轴箱弹簧等设备的高度,随后开始计算。
零误差,让高铁更加平稳
一列新的动车组上线运营后,通常每两年进行一次高级修,修理后的动车组各部分零部件的受力情况往往会发生变化。现场技术人员介绍,一节动车车厢内有上万个零部件,只要有一个零部件发生偏移就会导致动车车厢两侧失衡。
于一解释,给动车“称重”是为了称车厢两侧8个车轮的受力重量,确保车厢受力平衡。发现受力不均后,“高铁称重师”会根据测量数据调整车厢两侧受力。
计算是整个“称重”环节的重头戏。于一说,每调整一毫米,就可能使动车某一个点产生100多公斤的重量偏差。只有尽量零误差,列车运行才能更平稳、更安全。
根据计算的数值,技术人员在半米深的坑道里,俯身手动调整空气弹簧,用双头液压泵调节轴箱弹簧的高度,把左边的重量向右进行分担,使得两边受力大致均衡。一天下来,这样的一套操作要重复20多次。
特殊职业的双重考验
据介绍,武汉动车段目前有5名“高铁称重师”,组长于一今年30岁,其他四人只有20多岁。
于一说,“高铁称重师”这份职业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以16节车厢编组为例,整个动车组有32个转向架,128个轮,测量数据达到1419个,所有数据均须以毫米为精度单位并保留两位小数,每一组数据都要测量三次以上。完成一天的工作,他们通常要在坑道里弯腰低头上千次。从2013年进入武汉动车段、走上“高铁称重师”的岗位后,于一几乎没有在节假日休息过。
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7个动车段具备动车组高级修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全国只有这7个检修基地拥有“高铁称重师”。武汉动车段相关负责人介绍,“高铁称重师”既需要懂一些动车的检修知识,也需要懂得一些物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同时,“高铁称重师”的工作比较琐碎,很多时候一次并不能调好,还需要耐心、细心。
正因为“高铁称重师”背后的付出,动车组才能在300公里时速下保持“硬币不倒”。作为全国第一批“高铁称重师”,近9年来,仅从于一手中“称”过的动车组超过了1000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