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实习生 刘雨秋 通讯员 徐定平 宋春明
位于武汉市新洲区东南部的涨渡湖湿地,是长江、倒水、举水三条河流环绕涨渡湖而构成的低洼湿地。因季节气候变化,形成“涨水为渡,落水为湖”景观,故而得名。
这里是长江中游地区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块湿地,主湖水域面积6万亩,水质优良,生物资源丰富,有长江中游物种“生物基因库”的美誉。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涨渡湖湿地景点之一“水上森林”,探访这片武汉近郊的湿地秘境。
“水中有树,树上有鸟,池中有鱼”
在涨渡湖一侧,近万株翠绿的池杉,整齐地排立于水中,形成“水中有树,树上有鸟,池中有鱼”的独特景观,这便是享有“绿野仙踪”美称的涨渡湖水上森林。
这片杉林是中美友谊的产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赠予我国一批池杉苗,1974年,这批池杉苗在新洲试种成功,便有了这片约300亩的池杉林。
5月,正当夏季,乘船穿行于水上森林,只见千万只鹭鸟或盘旋于树梢间,或驻足在水面树桩上,还有的瞬间现身,然后飞快地俯冲而下,觅得一条鱼后满意而归。
“现在看到的鸟大部分为鹭类,如白鹭、池鹭、夜鹭等夏候鸟。鹭鸟喜欢在高大密集且人为干扰较小的树上繁衍筑巢,涨渡湖水上森林池杉林生长多年,且湿地生态环境优越,慢慢便成了区域内鹭类候鸟重要的栖息地。”新洲区林科所主任洪喜第解释。
水上森林和涨渡湖湖区是湿地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同时也是中国中部鸟类迁徙通道的中转站,每年有数万只水鸟来此越冬。
据介绍,经专家考证,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8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即东方白颧和青头潜鸭,二级保护动物13种。从2004年开始,涨渡湖仅红嘴鸥一个种群就达6万多只,全国罕见,2005年又在核心区发现久别涨渡湖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38只。到2016年,春季鸟类在200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44个种类。
说这里是鸟类的天堂,一点也不为过。
为了给鸟儿营造好的生活环境,新洲区林科所工作人员驻守在池杉林旁,开展候鸟救助、清除外来危害植物、水面清洁等日常维护工作。
“池杉生长于水中,树上的鸟儿常有羽毛和粪便及落叶落入水中,在水面形成一层漂浮物,影响氧气进入水中,对鱼类生长不利。”洪喜第说,“因此,每周环卫人员都会清理水面漂浮物。”
近年来,水上森林的修复保护工作不断升级。沿岸种植有成片的美人蕉等水生植物,4000余棵生态景观林,控制水土流失;延长水上森林观鸟栈道,提供便民赏景打卡点的同时,区分市民游客和鸟类的活动区域。
“涨渡湖的主人,就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园”
“为什么要保护涨渡湖?”
“涨渡湖只有一个,我们是涨渡湖的主人。”
采访中,涨渡湖农户林春明如是说。
涨渡湖湿地保护,离不开新洲区委区政府支持和周边群众参与。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帮助下,区林业局对涨渡湖湿地的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摸清家底,编制的《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科学考察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寻找替代产业,提供滚动发展资金,300多个农户从中受益。目前涨渡湖地区9家单位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认定面积8.4万亩,认证水产品品种6种。
恢复江湖连通,开启挖沟大闸,首次实现灌江纳苗,扩大水生经济动物群落。据调查,涨渡湖湿地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9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13种,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14种。
每两年组织一次湿地有害生物普查,及时清除有害生物。
近年来,涨渡湖湿地保护工作先后被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吸引了英国、荷兰、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2000余人次参观访问。